江青;给我写一本书
按照当时的惯例,一般都不安排江青单独接见外宾,因她的工作与外事无关。后经维特克一再要求,友协才打报告请示周总理。1972年8月10日,周总理在报告上批示:“江青同志,如你这两天精神好,可以见此人,谈上一个钟头就可以了。如不愿见,也可不见。”
江青见到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便立刻决定于12日下午3点在人民大会堂江苏厅接见维特克……
会谈开始后,江青情绪很高。她说:“邓颖超、康克清都是老革命了,但她们都是搞妇女工作的,只能对你谈妇女运动。我可是不一样,我的面要宽得多。我可以给你谈战争,谈军事,谈政治,谈经济、艺术,还有文化大革命。听说,你回去以后准备写一本书,那么你到中国来必须了解全面情况,才能写一本有关中国的书,是吗?”
维特克一时不知所措,因为她从未对一个中国人说过要写书,只是想搜集点材料而已。
友协的陪同人员也显出十分惊讶的神色。他们从未向任何领导人汇报过维特克要写书。听江青这么一问,维特克还猜不透她的用意,迟疑了片刻,接着说:“如果我有足够的材料,能够写一本书,对我是最高的向往,我将会尽力去做的。”
江青听了,虽是嘻哈笑着,却是十分认真地说:“我们合作吧,我提供材料,我给你说,你来写,我想你一定知道,美国以前有一位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诸,他在30年代写过毛泽东,写中国共产党,在西方一举成名。你很年轻,很有才华。你写我,写现代的中国,那就是第二个斯诺,你将举世闻名。”
本来周总理批示的是礼节性会见,只谈一个小时。可江青一口气和她谈了几个小时,谈当年如何改名字,如何到延安等等,但又不系统。
这天晚宴后,江青请维特克去看《红灯记》。深夜,江青和维特克握别时还特别提到,她会找到机会,再约见维特克,还可以详谈。
移师广州多次接见
8月17日夜,周总理召集所有陪见接待人员了解情况。周总理告诉大家,江青已经乘专机飞到广州,行前决定还要与维特克继续谈话。
8月24日半夜,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一次小型会议,只有接待过维特克的几个人参加。
周总理对陪同人员张颖明确地表示自己的意见:“不要谈什么战争。你过去以后把我的意见立刻转告江青同志,只谈文艺。再见一次就够了。”讲完这几句话后,他停了一下,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拿出一本《鲁迅诗选》交给张颖说:“这是老版本,《鲁迅全集》没有收进去。对了解鲁迅思想有参考价值,你带到广州交给江青同志,也许对她有用。”
载着维特克一行人的专机于次日11时30分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
张颖见到江青后,向她转告了周总理的意见,并把《鲁迅诗选》交给了她。
江青“啪”地把那本《鲁迅诗选》扔到躺椅上,说:“行啦,行啦,你走吧,下午再来向我汇报维特克的情况。”
以后在广州,江青与维特克天天会谈,所谈内容相当庞杂,而且许多话没有事实根据,胡乱吹牛。比如说到西北战场,她说是她和毛主席共同指挥的。她还谈到抗美援朝,五次大战役都是毛主席指挥的,有一次彭德怀不听毛主席的就吃了败仗……
毛主席:谈话纪要全部封存
此后,一本又一本的《谈话纪要》送到了周总理的办公桌上。
为此,周总理还召开了一次会议,专门讨论江青与维特克的谈话记录如何处理的问题。周总理征求每个人的意见,绝大多数人表示,这份记录无需送给维特克,因为她本人当场作了记录。而维特克只表示要给江青个人写传记,有关江青个人情况已经给维特克提供过一份详细材料。而后边江青与维特克的谈话,涉及到各方面的情况和问题,倘要逐一核实,得耗费许多时间和人力。而且江青谈话的内容中,有许多是不宜公开发表的。周总理当时一言未发。
1972年岁末,周总理又召集了接待维特克访华的有关人员,开了一个简单的会。周总理只简单宣布:已经请示毛主席,记录不必送给维特克,一切工作都停止,所有记录稿全部清理封存,一份归入档案。
维特克回到美国以后,曾根据自己的记录多次发表有关江青和中国问题的谈话,并在江青垮台之后,出版了一本书,名为《江青同志》。
世间传闻所说《江青同志》即《红都女皇》,其实这并非同一本书。因为《江青同志》中歪曲中共领导人形象,并泄露了大量中国的国家机密,中共中央指示派驻外机构,用重金买下了该书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