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其人,思想性情,融释道儒三教于一身,毋庸置疑,他是古今中外历史上罕有其匹的多才多艺、妙趣横生之人。他是如何对待儿孙的人生大事呢?苏东坡的文集里保存了三封他替儿孙求婚的书信,我们可从中感受到东坡先生特有的性情与妙趣。
替长子求婚:尽拣好话
替长子苏迈求婚的信,如下:
里之游,笃于早岁。交朋之分,重以世姻。某长子迈,天资朴鲁,近凭一艺于师傅;贤小娘子,姆训夙成,远有万石之家法。聊伸不腆之币,愿结无穷之欢。
前四句是套话,也可能含有这样的意思:苏家跟这位准亲家是世交,苏迈跟准亲家的小女儿是青梅竹马。套话之后切入正题,苏东坡采取低调的抑己扬人之法,介绍自己儿子时用了“天资朴鲁”四个字,交代他当时还只是一个正在努力求取科举功名的学生,而把对方女儿夸成了一朵花,是一位家教非常好的大家闺秀。万石,即汉朝的万石君,姓石名奋,他以忠厚朴实之道为汉高祖刘邦效劳,并以此教育子弟。结果,石家父子皆飞黄腾达,享尽高官厚禄之福。可见,苏东坡这位准亲家是一位忠厚老实之人。最后两句也是套话,从中可知,替儿子求婚时,是要纳币——赠送礼金的。
替三子求婚:志在必得
第二封,是替三儿子苏过求婚的信,这封信的写法、措辞,都跟上一封不大一样,如下:
敢议婚姻,盖恃乡闾之末;随忘门阀,亦缘声气之同。龟筮既从,祖考咸喜。伏承令子弟二小娘子,庆闱擢秀,岂独卫公之五长;而某第三子过,驽质少文,庶几南容之三复。恭驰不腆之币,永结无穷之欢。悚抃于怀,敷述罔既。
从开头四句看,苏过的准岳丈,跟苏东坡关系更为亲近,既是同乡,又是性情相投之人,因此接着的话也更加直截了当。这封求婚书,不是走过场,就是苏东坡志在必得。这封信改变了介绍双方儿女的顺序,先夸对方二小姐,再低调推出自家三公子。综合整封书信,苏东坡是故意跟准亲家耍一回文辞的花枪,以典雅的方式娱乐一下。
替孙子求婚:不卑不亢
苏东坡不但替儿子求婚,还替孙子求婚。第三封求婚信就是为长子苏迈的第二个儿子苏符向人求婚的,如下:
结缡早岁,已联昆弟之姻亲;垂白南荒,尚念子孙之嫁娶。敢凭良妁,往欸高闳。轼长子某之第二子符,天质下中,生有蓬麻之陋,祖风绵邈,庶几弓冶之馀。伏承故令弟子立先辈之爱女第十四小娘子,禀粹德门,教成家庙。中郎坟典之付,岂在他人;太真姑舅之婚,复见今日。仰缘夙契,听俞音。
这封信的求婚对象,早年已经跟苏轼弟弟苏辙结为亲家。这次求婚倘若成功,便是亲上加亲。写这封信时,苏东坡已被流放到岭南地区,炎方乃瘴疠之地,北去之人容易水土不服,苏东坡的爱妾朝云就病死在惠州。总之,当时苏东坡是处境艰难,自身难保。但是,他仍然记挂孙子的婚姻大事,并且亲自出面写信向人求婚。这一回他介绍自己的孙子、长子苏迈第二子苏符时,采取了不卑不亢的态度,孙子天资虽然只是中下水平,但是毕竟生长在书香门第,“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当然,按照惯例,苏东坡也没有忘记夸赞对方人家的女子是个有德的人。因此,最后表示听任对方定夺,自己愿意静候佳音。
读苏东坡为儿孙求婚的这三封书信,很容易联想起鲁迅的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既有在残酷政治斗争中表现出的倔强一面,也有对家人、儿孙关怀备至的温情的一面。
选自《沈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