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像本水浒传》第七十二回,玉麒麟卢俊义遭管家李固陷害,被脊杖四十,刺配沙门岛。临行前,李固找到押送卢俊义的两个公差,拿出红包,让他们在路上弄死卢俊义。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卢俊义的家奴浪子燕青一路跟踪,在主人即将被害的危急时刻,射死了公差,救了卢俊义。
这管家李固阴险毒辣,手段高超,只可惜过于性急,其实他要害卢俊义,完全不必在路上下手,如前所述,卢俊义是要刺配沙门岛的。沙门岛是什么地方?就是现在的山东省蓬莱市长岛县。从五代到元朝,这儿专门安置犯人,一百个犯人到了这儿,九十九个会被虐待至死,侥幸有一个活下来,也会被折磨得不成人形。所以李固根本不用给公差塞红包,耐心等就是了,总有一天,他会听到卢俊义命丧沙门岛的好消息的。
宋朝政府设置了很多劳改营,分别用来安置犯罪程度不同的劳改犯。《宋史·刑法志》记载:“配隶重者沙门岛寨,其次岭表,其次三千里至邻州。”意思就是说,如果您犯的罪比较轻,就把您送到离家乡比较近的劳改营去劳改;如果您犯的罪比较重,就把您送到离家乡比较远的劳改营去劳改;如果您犯的罪很重,就得把您送到海南和广东两个省份的劳改营;而那些犯罪尤其重、差一点儿就要判死刑的犯人,会跟卢俊义一样,直接送到沙门岛。
在宋朝,劳改营不叫劳改营,叫牢城营。当年武松从山东东平发配河南孟州,就是被安置进孟州牢城营的。其实山东东平也有牢城营,但是武松杀了人,犯的罪比较重,所以必须把他从老家山东弄到河南孟州,也就是离他家乡比较远的地方去劳改。东平牢城营也好,孟州牢城营也罢,构造都一样,都是四面高墙围着,都有士兵看守,犯人们在里面强制劳动,谁敢逃出,乱箭射死。
沙门岛自然也有牢城营,名叫“沙门寨”(武松所发配的孟州牢城营也有一个名字,叫做“安平寨”),沙门寨有个头头,现在叫监狱长,当时却叫寨主。寨主喜欢虐待囚犯。
《宋史·马默传》记载,宋神宗熙宁年间,沙门寨寨主李庆以虐杀囚犯为乐,此人在沙门岛做了两年监狱长,前后却杀了七百名劳改犯,差不多一天杀一个。
自寨主以下,还有兵马监押(相当于副监狱长)、节级(相当于管教)、小牢子(相当于狱警),这些人未必敢直接杀囚犯,却擅长变着法儿地折磨囚犯。《宋史·刑法志》和《容斋随笔》记载了当时监狱管理人员虐待囚犯的一些手法。
第一,长期拘锁。古代囚犯多上枷锁,但是按照规定,上枷锁的时间是有限制的,按犯罪大小,少则一天两天,多则一年半年,期限一到,得把枷锁给人去了。但是宋朝的监狱管理人员比较变态,他们经常“忘记”给犯人去枷锁,时间长了,犯人颈骨会变形,腕骨会折断,铁链子甚至会长进肉里去。
第二,不给饮食。戏文里唱到某人坐牢,一般都是其家人提着篮子给他送饭,其实宋朝法律相当人性化,《昼帘绪论·治狱篇》记载,囚犯饭食由监狱供给,每名囚犯都要享受到一天两升米饭和十文菜钱的待遇。《宋刑统》卷29还规定,监狱方“应给饭食而不给者,杖六十”,就是说倘若管理人员克扣了犯人伙食,要打责任人六十大板。可惜这种良法美意没被彻底贯彻,在沙门岛上,管教和狱警倘若不喜欢哪位犯人,就会十天半月不给他饭吃,直到他饿死为止。
第三,喂锯末。这招儿比较损,就是把锯末和进水里,给犯人强灌下去,犯人消化不动锯末,最后饱胀而死。
第四,喂鳅鱼。这招儿更损,把很细小的钢钩放进鱼肚子里,然后让犯人吞下,钢钩入肚,难以排出,钩破肠胃,犯人必死。
第五,石布袋。当年武松在孟州牢城营劳改,狱友曾传授他一招儿“土布袋”,就是给麻袋装满土,压在犯人肚子上,犯人只能出气不能进气,最后窒息而死。沙门岛监狱管理人员不玩“土布袋”,玩“石布袋”,具体讲,就是往麻袋里装鹅卵石,扎紧口儿,然后用这麻袋痛殴犯人,据说这样打犯人不容易见伤。
第六,肩井入针。监狱管理人员先给犯人做肩部按摩,使其皮肤松弛,然后把整根钢针扎入犯人肩井穴。钢针很细,又是整根扎入,从外面不容易瞧出来,但是犯人会剧痛难忍,同时双臂难以活动,干不了活儿。然后呢,管教再以犯人偷懒为由,名正言顺地对其施以体罚和禁闭。
上述六种招式,在宋朝沙门岛一度被监狱管理人员广泛推广,我们不妨称其为“沙门岛六大酷刑”。
附注:
对于宋朝沙门岛虐囚事件,多种史料均有记载,除文中所引几种文献外,相关文献还有周辉的《清波杂志》、王巩的《甲申杂记》、沈括的《梦溪笔谈》以及南宋法律典籍《庆元条法事类》第75卷。
选自《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