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慈禧,世人皆知其是祸国殃民的一大罪人。但你是否想到,能够在佳丽如云、竞争激烈的后宫一枝独秀,脱颖而出,深蒙咸丰宠幸并将其牢牢控制在手中,她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当时,满族妇女与汉族妇女一样不能入学,获取文化知识的途径十分单一。但机会是要靠人去争取的,慈禧向来认为女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应该读书识字。她具备一项后宫嫔妃无人能及的能力──能读写汉文,这在当时的满族妇女中是极其罕见的。她喜爱《诗经》,一有闲暇就会独自吟咏。后来她成为大权在握的皇太后,尽管政务繁忙,还会在每天午后,吩咐宫中有身份的宫女们一起朗诵《诗经》,每十天考核一次,优秀者有奖。由于她的倡导,宫里学习《诗经》成风,以至于小太监们也争相吟诵。
中国古话常说“字如其人”,慈禧写字也是别具一格,她不喜欢写后妃们擅长的蝇头小楷,而偏好写和人一般高大的字。她的个子还没有纸长,经常需要借助婢女的一拉之力才能完成。就从这点,也足以看出她“胸有丘壑”。
慈禧还擅长绘花鸟画,在圆明园居住时,“因日习书画以自娱,故后能草书,又能画兰竹”。这些优势让她在后宫鹤立鸡群,引人注目。恽毓鼎《崇陵传信录》记载:“西后入宫时,夏日单衣,方校书卷,文宗(咸丰帝)见而幸之。”可以设想,炎炎的夏日,她单衣伏案,校读书卷,这样好学而美丽的女人,能不让年轻的咸丰帝怦然心动吗?
当时,咸丰帝逃避现实,寄情声色,对国事穷于应付。由于慈禧能读写汉文,有些奏章他就让慈禧代阅。“时时披览各省章奏,通晓大事”,慈禧以其罕有的机敏与聪慧,很快就对朝政运作了然于胸,这为她以后的执政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突破清军道道防线并攻陷天津这天,咸丰帝正在圆明园与后妃共宴。酒至一半,得军机处奏报,英法联军已陷天津,正杀奔京城而来,咸丰帝顿时慌了手脚,束手无策,吓得和众嫔妃抱着哭成一团。就在满朝文武惊慌失措时,慈禧一人保持着理智清醒。她不惜违反祖制,从储秀宫的帷幕后站出来,大声对咸丰帝说:“事情危急至此,哭有何用?恭亲王素明决,乞上召筹应会之策。”危机才是考验人的试金石,剧变面前,慈禧的冷静沉着和敢作敢为也确实表现出她不同凡响的一面。
平心而论,被剥夺了早期教育权的慈禧,在政治中表现出的才干和能力,是很出人意料的。在丈夫死后,她以闪电般的手段发动宫廷政变,但她只杀了为首的三个大臣,对其他人都轻轻放过,并且当众焚毁了从三大臣家搜出来的政治信件,从而安定了人心,这在古今中外的政变流血事件中都不多见。平定太平军和其他乱事时,慈禧在该收权时坚决收回,而该放权时又绝对信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在内乱后的重建中,慈禧与奕乃至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人配合默契,由此出现一段难得的“同光中兴”也不是完全偶然。
选自《传奇故事·百家讲坛》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