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购舰记:晚清政府的外援春梦

 
甲午购舰记:晚清政府的外援春梦
2016-12-16 09:51:44 /故事大全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鸦片战争后的大清国就是这种情况。虽然被迫跟欧美列强们签订了一堆不平等条约,个别的还割地赔款,又差点儿被太平天国和捻军掀翻了天,但真到用钱的时候,犄角旮旯里随便拾掇拾掇就能凑成一笔巨款。

1879年,清政府才开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筹建海军,到1888年,北洋海军即正式成军,据说每次出海操练时,“樯橹如云、旌旗蔽空”,各国海军都为之侧目。不到10年工夫,大清国的海上军事力量已经排名世界前八,亚洲第一。

那时万吨级别的战舰尚未出现,北洋海军中定远和镇远两艘主力铁甲舰排水量均在4000吨以上,有着14英寸的装甲,并各带12英寸的巨炮四尊,算得上是当时海上的巨无霸了。

欧美列强的事情基本摆平,清政府的工作重心也就转移到了别的地方。自北洋舰队建成后,上级主管部门海军衙门竟然再没有给舰队添购过一舰一炮。1892年,为了举办好为慈禧太后祝寿的庆祝活动,集中财力建设颐和园这一凝聚力工程,主管财政的户部毅然宣布停止购舰两年。

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的老邻居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进入了海军高速发展期,对海上霸权一直有深刻体会的日本一上来就把大部分国防预算用于购买军舰,甚至发动全民捐款,1889年后,日本陆续购买了九艘最新型、配备了大量速射炮的快速战舰,这其中就有后来横行一时的吉野舰和浪速舰。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静一动之间,日本舰队已经赶上了“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在某些方面,甚至将北洋舰队抛在了后面。

到了1894年,东亚这山头已容不下中、日两只老虎,清政府着急了,想到了要为北洋舰队添购新舰。办法有两个,一是请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海关总税务司赫德通过在伦敦的代办金登干联系购买,二是由李鸿章通过当时的驻外使节、中资机构广泛搜求。

开始还挺顺利,金登干报告说,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在10个月内便可交货,而且是最快速的巡洋舰。接下来,金登干又报告说,如果中国急需的话,英方还可以将他国订制的军舰优先供应给清政府,他还特别报告说,英国尚有一艘与吉野号同级别但规模、火力和速度更佳的巡洋舰出售,报价是34万英镑(约合白银240万两),欲购从速。

清廷这次反应迅速,没两天便发上谕拨款。但此时中日已经宣战,按英国的法律,作为中立国,英国不能直接向交战国出售军舰,此事只能作罢。

开战前,清廷还选中了德国的一艘巡洋舰,然而战争爆发后,这艘舰和在英国订购的另一艘驱逐舰一起被扣押在欧洲港口,要等到战争结束才能交付。其他国家如意大利、奥匈等也出于严守中立的政策,拒绝卖军舰给中国。

正当李鸿章一筹莫展之时,突然传来消息说智利在英国订制的三艘新式巡洋舰愿意出售。原来,智利因国土海岸线漫长,又屡屡与邻国阿根廷发生战争,曾一度大力发展海军,但到了19世纪后期,由于战争不再继续,这支庞大的海军力量没了用武之地,智利政府便打算趁他国急需之际将其中一些战舰高价出售,狠赚一笔。

得知消息后,李鸿章急令驻德公使龚照瑗联系购买。龚照瑗联络后回电,说已经同智利达成协议,购买“恩卡拉达”号和“卜拉托”号。

“恩卡拉达”号是1893年9月在英国制造下水的大型穹甲巡洋舰。船型设计与吉野号相仿,但由于其制造在后,因而装备设施更为先进,除了速度稍逊,其吨位和火力都占优势。在中日海战前,当时的西方舆论都称此舰是“孰得孰胜”。正因为“恩卡拉达”号技术先进,智利的要价也就十分高昂,而且日本也参与了抢购战。当时日本和中国分别出价英镑40万和42万,智利仍旧不肯松口,最后竟将价格提高到50万英镑,超过了当年购买定远和镇远的总费用。

这边冗长的谈判正进行着,那边黄海海战已经结束,北洋舰队惨败。这时,智利又来吊李鸿章的胃口,一下子抛出“恩卡拉达”号、“卜拉托”号、“埃斯梅拉达”号等共七艘巡洋舰——这几乎是智利海军的全部家底。

李鸿章怦然心动,除了以前就谈过的“恩卡拉达”号外,还看中了“卜拉托”号大型巡洋舰,以及“康德尔”号和“林则”号两艘以鱼雷为主要兵器的小型巡洋舰。李鸿章当时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战略:购得四舰后,重金聘请英国著名海军将领进行编队指挥,配足弹药航行至吕宋岛休整,随后便一鼓作气直捣长崎。

北洋舰队上下都十分兴奋,提督丁汝昌甚至召集高级将领讨论过作战方案。据北洋舰队英籍顾问戴乐尔回忆说:“电购智利某新巡洋舰,为世界最捷之舰⋯⋯数日后闻购舰事已办妥,予为之手舞足蹈。”按计划,这支舰队将直扑日本本土,炮击其后方,掠捕其运兵船和商船,最终与北洋舰队在黄海会师。

虽然清政府批准了李鸿章的这个计划,但智利却出尔反尔改了主意,无论中方给多少钱,都不为所动。智利毁约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于当时智利和阿根廷的关系仍然不稳定,卖了这批军舰,智利海军的日子基本上没法过了。另一说则是认为日本在其中作梗。不过数月之后,智利倒是把其中一艘“埃斯美拉达”号巡洋舰卖给了日本。

李鸿章等人辛辛苦苦忙乎了半天,最后在外援问题上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对此,清廷不去反思多年不购舰的错误,反而把北洋舰队失利的责任全推到李鸿章的头上。

李鸿章搞洋务运动十几年,最后却因《马关条约》而几乎身败名裂。正如他自己所说:“十年以来,文娱武嬉,酿成此变。平日讲求武备,辄以铺张靡费为言,至以购械购船悉为厉禁。一旦有事,明知兵力不敌而淆于群哄,轻于一掷,遂致益发不可收拾。知我罪我,付之千载。”在战场上失利的同时,清廷在世界军火市场上的努力也归于失败,对此,李鸿章也是回天无力,不得不自嘲自己只是个“裱糊匠”了。

所以,甲午战败后,中国掀起的是变法运动,而不是购舰运动。

选自《传奇故事·百家讲坛》2010.11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