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的时候,常注意到古人好酒,埃及人喝,希腊人也喝;商人喝,周人也喝。在家喝,出门喝;几个人一块喝,自己独处时,还是喝。考古发掘显示,古人好酒,源自祖辈。欧、亚、美、非各洲,各地文化遗址普遍留下先民酿酒喝酒的证据。谷物、水果、面包或是蜂蜜,都可以酿酒,风味虽然不同,饮者都能乐在其中,还说出“三杯通大道”、“酒中有真理”的名言。喝酒是否能喝出真理,我们不太清楚,喝酒要比喝水安全,倒是事实。
食物卫生的前提是安全的饮水,殆无疑义。当今市面上充斥商家整治的饮料,矿泉水、蒸馏水,各种汽水与果汁都有。也许有人要批评包装饮料不符环保原则,不过多能达到卫生要求,不致危害肠胃。古人可就没有这么多选择,要是不喝开水,就得喝生水。开水耗柴火,挺费钱,生水则暗藏凶险,一不小心,就招致河鱼之疾。
如何解决饮水安全是古今中外必须面对的课题,各地也都有因应之道。
9000多年前,西亚地区的居民让麦子发芽,兑水后加入酒曲,酿成啤酒。酒精可以杀菌,啤酒的确是安全的饮料,至于这种古代啤酒的味道如何,只能从遗址中的蛛丝马迹去发挥无限想象。倒是6000多年前古埃及人的酿酒工艺还流传至今:先把面包浸泡水中,加入水果、香料,俟其发酵,啤酒于焉问世。英国与澳洲的啤酒厂还曾如法炮制,推出“恢复古埃及”啤酒,却没有几个勇于尝新者表示喜欢。
中古时期,欧洲人口增加,居住环境日益拥挤,饮水受到严重污染,人们更得依赖啤酒补充水分。美国学者曾经从公园的水池取水酿酒。这种水质大约与中古时期城市居民使用的水质相当,不仅充满各种细菌与寄生虫,颜色气味都令人担忧。但这种池水酿成的啤酒却清澈、无菌。学者证明安全无虞后,还找些不知情的人士试喝,反映挺好。这个实验可说明中古时期的人们还是喝啤酒安全些,正因如此,啤酒一直是古代欧洲的主要饮品。据估计,当时每人每年可以喝掉300升啤酒。许多受薪阶级每天可以分配到两三升的啤酒,“薪水”一词,算是名实相符。
时至今日,欧洲人饮啤酒之风依旧盛行,捷克平均每人每年消费160公升;德国人每人每年喝掉11O公升。欧洲各地几乎每个城镇都有酿酒厂,光是德国,就有1300多家,产量是世界第一。德语还称啤酒为“液态面包”,成心把啤酒当成凉白开。记得在德国念书时,眼见德国建筑工人,每天清晨上工,都带上6罐啤酒,边干活边喝,不到一会儿便“瓶之罄矣”。中午时分,吃过自备的面包,再买6罐啤酒,要不然下午就没精神。晚上回家后,自然不会闲着,边看电视还得边喝着,一天要消耗个五六公升,不是问题。
酒除了是相对安全的饮品外,也让人产生愉悦之感,所以古人给了许多好听的名称,有人说是“千岁药”,喝了延年益寿,有人说是“扫愁帚”、“消忧药”,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正是此意。还有人认为喝酒可以让文思如涌泉,苏轼就称酒为“钓诗钩”。
选自《世界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