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曹操第一谋士?

 
郭嘉:曹操第一谋士?
2016-12-16 09:50:45 /故事大全

郭嘉在刚投靠曹操时,曹操曾高兴地感慨:“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而离开了郭嘉,曹操的霸业就开始停滞不前,甚至地盘缩水。由此,后人认为,郭嘉是曹操最为依赖的谋士,甚至是曹操的第一谋士。郭嘉真的那么厉害?曹操对他真的很依赖吗?

199年,经过不断的征战,袁绍和曹操都扩充了地盘。两者地盘相接,自然避免不了交锋。然而,当时的曹操,虽说拥有了兖州等地。但不论军事实力还是经济条件,都完全处于下风,这让曹操特别烦恼。也就是在此时,郭嘉适时抛出了“十胜十败”论,详细分析了曹操与袁绍的优劣,比如礼节的优劣、身份的差别、治军的差别、性格的不同、处事的不同、奢俭的不同等,从而指出,曹操在这些方面是胜过袁绍的,因此可以有充分的信心与之对抗。这一理论极大地鼓舞了曹操的斗志。

这一点是郭嘉的睿智所在。然而,仔细阅读史书就会发现,在他之前,曹操的另一谋士荀缄也提出过类似的理论,即“四胜论”。荀缄从曹袁二人的性情、用人差别、遇事反应、双方军纪等角度人手。对比二人的优劣,同样提出了曹操战胜袁绍的可能。郭嘉与荀缄的主要观点可以说不谋而合。在这里,曹操固然认可了郭嘉的建议,但谁又能说,这其中没有荀或“四胜论”的因素呢?

200年,曹操与袁绍屯兵对抗于官渡,在这节骨眼上,曹操却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即江东的孙策将乘机出兵偷袭许都。听到这消息时,曹营里不少人慌了,纷纷建议曹操赶紧退兵回防。在此紧急关头,郭嘉却提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见解:曹操根本没必要撤兵去回防许都,原因就是孙策来不了。郭嘉说,孙策为人狂妄轻率,而且还疏于防备,像他这样的人虽然拥有百万之众,事实上却和孤家寡人一样,此人不久必然死于刺客之手。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孙策果然被仇家的刺客用毒箭射中身亡。

郭嘉是凭借什么预料到孙策下场的,史书没有记载,我们不好妄测,不过曹操听了郭嘉的话后,没有回防许都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后来在曹操一鼓作气取得官渡之战的大胜后,人们对郭嘉再次大加赞叹,尤其对他的“神机妙算”惊叹不已。然而,说到底,这依然不是郭嘉一个人的功劳。在是否回防的问题上,曹操其实是提前写信问过镇守后方的荀缄的。荀缄坚决反对曹操退兵。理由很简单:两军对垒,曹操本来就处于弱势,一旦主动退兵,士气就会立马低落,这样一来,只要袁绍乘机追击,曹操必败无疑。

显然,荀缄的这番分析,比郭嘉那番尚不知能否实现的预言,听起来更具有说服力。所以,曹操不回防许都,以至于后来取得官渡之战的大胜,恐怕荀缄的功劳更大。至于郭嘉的预言,所起的作用,充其量也只是安定人心。而等到孙策真的被刺客干掉时,众人才回过神来,对郭嘉啧啧称奇。

郭嘉另一次让人感慨其神奇表现,是在曹操征讨乌桓的前夕。袁绍病死后,他的儿子袁熙、袁尚被曹操打得丢下河北基业,远走投靠乌桓。之后,兄弟俩在乌桓单于的支持协助下,当起了游击队,时不时过来偷袭曹操的边境部队。曹操烦不胜烦,就想出兵将他们一网打尽,然而他又担心路途遥远,荆州的刘表会乘机给他的背后来上一枪。郭嘉看出了曹操的犹豫,很有把握地对他说:“刘表绝不会这么做,因为他的性格太优柔寡断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郭嘉的预料的确很准,刘表在曹操远征乌桓期间果然十分安静,让曹操打了个放心仗。

那么,这件事到底是不是郭嘉的奇谋呢?其实,这与其说是曹操相信郭嘉的判断,倒不如说是曹操麾下还有荀或、荀攸等人代他把守大本营,让他很放心。

通过以上诸多事实,可以看出:郭嘉固然有自己的想法,建议也很不错,但并不能说他的计谋就很出色,因为曹操屡屡成功的背后,无疑还有其他谋士的影子。换言之,这些表现并不是郭嘉一个人的精彩表演。

那么,郭嘉有没有单独的精彩演出呢?当然有,除了之前所说的奇迹般地预知孙策遇刺之外,至少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那就是袁绍死后,建议曹操缓打袁绍三子。

202年,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的袁绍,不久即郁郁而终。得知袁绍已死,曹营人人振奋,纷纷建议曹操乘胜追击,把袁氏集团一举干掉,但郭嘉却一反众意,建议曹操暂时退兵。因为郭嘉知道,袁绍在生前就对权位由谁接手这个问题犹豫不决,虽说理应由长子袁谭接手,但他更喜欢三子袁尚。如果现在曹操不去干扰他们,袁氏三兄弟一定会为争夺权位而大打出手;但如果曹操继续征讨,反倒会逼使三兄弟放下彼此矛盾,一致抗曹。

曹操听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依计行事,假装将目标瞄向荆州的刘表。果然,袁氏三兄弟马上互咬起来。最后,袁谭被两个弟弟排挤得郁闷至极,无奈向曹操投降(后来因为又图谋反叛,被曹操砍死在南皮),而袁熙、袁尚则在乌桓被曹操一网打尽。

郭嘉的这次谋划,确实见解不俗,非常成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时曹操身边并没有其他出色的随军参谋。如果荀或、荀攸、程昱等人在曹操身边,依他们的智慧,恐怕也会提出同样的见解吧。

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还可以从他的官职上看出来。在曹操军中,郭嘉只是个随军参谋,除了出征时需要参加工作之外,其他时间并没有什么事。而曹操身边的其他谋士,比如荀缄,官至尚书令;还有程昱,官渡战役发生前夕,就被任命为振威将军,负责镇守当时战略地位很为重要的鄄城……相比于他们,郭嘉的职位要低得多,工作也简单得多。

因此,总体而言,郭嘉虽然也是一名不错的谋士,但并不是十分出色,更达不到让曹操依赖的地步。

回到文章开头曹操对郭嘉的评价,曹操确实说过“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可是别忘了,曹操同样也激动地赞扬过荀或,说“吾之子房也”;还有荀攸,说“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还有程昱。说“卿当终为吾腹心”……可见,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只要是人才,只要忠心于已,曹操都不吝褒奖之词。这是一个领导者笼络人心的手段,跟是否依赖郭嘉没多大关系。而且,在官渡之战后的表功大会上,曹操曾说:“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荀或)是也。公达(荀缄)其次也。”假如郭嘉真的很重要,在那次重要的表彰大会上,曹操是不可能忘记他的。

曹操在彻底剿灭乌桓和袁氏两兄弟后,听到郭嘉因身染重病不治而亡的消息。一时,他痛心不已,难过地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什么意思呢?在你们这群谋士当中,只有郭嘉的年龄最少,我本想等天下平定后,将自己的后事委托于他,没想到他却中年夭折。虽然评价很高,但要说曹操依赖郭嘉,仍不确切。因为曹操身边的谋士中,数郭嘉最年轻,死时年仅38岁。“欲以后事属之”。言语中包含的是对年轻俊才的期望。试想,如果郭嘉病逝时垂垂老矣。曹操还会这么说吗?肯定不可能。因此,这句话更多是对郭嘉英年早逝的惋惜和对他能力的肯定。

赤壁之战中,曹操遭遇了一生最大的惨败。在事后的压惊宴席上,曹操忽然恸哭起来,边哭边说:“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然而,假如郭嘉那时还活着,他真的能劝住曹操不征讨东吴?不一定。要知道,曹营有很多谋士都反对曹操此举,程昱甚至已经料到,孙权、刘备必然会联手抗曹。但这些都挡不住曹操攻打东吴的步伐。然而,不管怎么样,郭嘉的生命早已画上了句号。郭嘉死后,曹操追封他为司空,并赠谥号“贞侯”,作为其生前忠心耿耿为曹操出谋划策的肯定。

选自《传奇故事,百家讲坛)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曹操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