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向德国莱茵金属厂订购了二十四门重榴炮,这批现代化重榴炮在抗战中发挥了超乎想象的作用,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初战亮相连战连捷
抗日战争爆发前,为了应付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当时的国民政府展开了一系列国防建设,其中一项即是在德国前国防部长塞克特的建议下,向莱茵金属厂订购二十四门“三十二倍十五厘米重榴炮”,简称“三十二倍十五榴”。这是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大炮。1936年秋,中国接收了这批超级大炮。当年12月,国民政府专门成立了炮兵第10团。上校团长彭孟缉,曾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日本野战炮兵学校。彭团长麾下带三个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9日,上海发生虹桥机场事件,战事一触即发。11日,南京决心主动出击,围攻上海。炮兵第10团第3营奉命从南京出发,开赴苏州与第2营会合。12日傍晚时分,“三十二倍十五榴”向日寇发出“怒吼”,炮弹对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一带各目标命中甚多。
9月下旬,据可靠情报,日军利用上海跑马厅广场作临时机场。炮10团奉命摧毁临时机场,彭孟缉团长指定3营2排来完成任务。
当晚10时,营长张士英率领15名弟兄潜入真茹附近的临时阵地。10时整,重榴炮开始射击,一眨眼十多发炮弹砸向日军临时机场,射击方向的夜空顿时被照得红光满天。不到10分钟,3营2排就把五十发炮弹全部“孝敬”了鬼子。
这时,日军探照灯光束头已交汇集中在炮位一侧的大树梢上,张士英即令套车迅速撤退。10时18分,日军炮兵连续40多分钟,发射300多发炮弹,急得彭孟缉等人暗暗叫苦,担心2排这次行动人炮尽覆。结果,张士英等毫发无伤地人炮安全返回营部。翌日,《中央日报》登出头版新闻“我神秘炮兵昨夜奇袭敌机场,击毁敌机数架。”
10月上旬,彭孟缉团长命令2营6连连长彭启超,向停泊在黄埔江中的日舰开炮。彭启超连长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炮科。在他亲自指挥下,6连以三发破甲弹击中一艘日舰的主机、驾驶台和烟囱,取得了击沉日舰的骄人成绩。
痛击鬼子守护黄河
1938年3月初,日军攻占山西运城、平陆、风陵渡,与陕西潼关隔河相望,大有渡河攻陕之势。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自古就是军事要冲。
面对日寇逼近黄河沿岸,第十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一再请求军委会调拨炮兵部队防守潼关。3月中旬的一天深夜,彭孟缉团长率领3营到达潼关阵地,阵地构筑在城墙洞内,既可以居高临下轰击日军,又能观察日军炮兵的位置。
在3营未到之前,风陵渡鬼子多次炮击潼关,造成火车站铁路设施多处毁坏,民房和居民多有损失。
3月17日上午,日军炮兵又向潼关防地炮击,间隙时间很短。午后,观察哨报告,日军运到风陵渡的军用物资,以炮弹、枪械和橡皮艇居多。蒋鼎文分析判断,认为日寇有渡河攻潼关的企图,决定28师师部进驻潼关,炮10团3营由28师师长董钊统一指挥。
23日黎明,日军猛轰潼关山脚下的防御工事,一时间碎石飞扬,到了8时多,观察哨发现风陵渡岸边有日军集结,几只橡皮艇已陆续放入水中。不一会儿工夫,日军炮兵开始延伸射击,划在最前面的橡皮艇已离开岸边四五十米远了。9时20分,彭孟缉团长一声令下,一直沉默待命的炮10团3营终于向日军发出怒火,炮弹带着呼啸声,飞向对岸。只见风陵渡北面的鬼子炮兵阵地一阵阵浓烟翻滚,停在火车站的两节黑色车皮也被击中,顿时火光冲天。
董钊师长命令3营低近射击,轰击敌人沿岸工事和橡皮艇。彭孟缉团长又是一声令下,炮弹在河中炸开,激起浑浊的浪花和泥柱。最前头的橡皮艇顷刻间灰飞烟灭,落水的鬼子又被28师轻重机枪一阵好打,无一幸免。11时,十几只橡皮艇逃回对岸,双方渐渐停止射击。这一仗毙伤日军近百人,击毁敌野炮两门。
4月下旬,28师东调参加徐州会战。炮10团3营从此常驻潼关,成为不折不扣的“黄河守护神”。
滇西会战建立功勋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拉开了滇西反攻战的序幕。
6月4日,中国远征军开始攻击松山之敌。炮10团、炮7团及第5军炮兵营、第8军炮兵营在怒江东岸山头上,担负松山攻击的炮火支援。从6月到9月,第8军将士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终于攻破松山各据点。
攻克松山,炮10团等又推进到龙陵,战斗月余,进军芒市。阎启志连夜率1营的两门“三十二倍十五榴”于夜间进入芭蕉林后面的阵地,由于距离日军前沿阵地较近,被敌发现了行踪。狡猾的鬼子当晚不动声色,次日清晨,两发炮弹突然落在我阵地左侧,阎启志立即命令炮手进入阵地,实施反击,仅半小时,一门“三十二倍十五榴”的空气复座机被敌炮炸毁,一名通信兵负重伤,一名瞄准手阵亡。关键时刻,汪文远营长乘观测飞机飞临阵地上空,直接从空中指挥,校正弹着点,仅20多发炮弹,就将日军炮兵摧毁。此后直到芒市告复,鬼子的炮兵再也没有响起。
1949年6月,炮10团从上海退往台湾。
1961年,曾经前往德国参加监造验收超级大炮的王国章,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兵器馆大厅里见到了一门“三十二倍十五榴”。
如今,这尊重榴炮依然静静地保留在军事博物馆中,当人来人往的参观者从其身旁走过时,不知有几人知晓它在半个多世纪前的烽火岁月中立有抗日战功。
选自《新传奇》20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