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剔羊

 
苏东坡剔羊
2016-12-16 09:59:13 /故事大全

宋人认为天下最好吃的莫过于羊肉,不仅味道鲜美,还可以“补中益气,安心止惊”。是强身健体之佳品。据《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记载,宋代饭馆、食摊上的羊肉类食品非常多,蒸软羊、鼎煮羊、千里羊、大片羊粉、五辣醋羊、元羊蹄,品种繁杂,可以满足人们各种口味需求。

皇家也把羊肉作为指定用肉。宋真宗时“御厨岁费羊数万口”;宋仁宗在位时每天杀40只羊,也曾有过日杀280只的记录,只是后来查明是由御厨高管贪污造成的,宋神宗时,皇室每年用羊肉40余万斤,折算一下,每天消费1000余斤,数量的确可观。

只是,羊肉虽多,毕竟多不过人嘴。在首都之外的更加广阔的天地里,羊肉还应属于奢侈食品。洪迈《夷坚志》记述,某尚书的女儿嫁到一林姓普通官家,一上饭桌就发愁,因为她自小就只吃羊肉——尚书的女儿嘛,娇生惯养,跟豌豆公主差不多,生活挑剔很正常——急得她那个打小吃清汤挂面长大的老公连连解释,我家不比你家,生活不宽裕,不可能总有羊肉吃。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这样的谚语当时广为流传,说的是莘莘学子只要把苏东坡的文章读得滚瓜烂熟,便能考中进士做官,从此过上羊肉随便吃的幸福生活。这个口号很有杀伤力,一度盖过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风头。本来嘛,黄金屋冰冷、颜如玉上火,还是羊肉暖胃贴心,实惠可人。在宋代广大书生面前,羊肉成了奋斗的典型代名词——想由着性子吃羊肉,舒心地吃,把羊肉当作白菜一样地吃,那就好好学习吧,向苏东坡看齐。

早年苏东坡做翰林学士时,有个叫韩宗儒的朋友总给他写纸条,类似现在的短信。朋友之间,说的不外是兄弟今天请你喝酒,或是明天把欠我的钱还了吧这样的话,三言两语,差人送去,再把回复取回来。本来捎个口信足可以了,但苏东坡的字值钱,哪怕是这种没什么实质内容的小纸条,拿出去也能换十几斤羊肉。

某天,韩宗儒又想吃羊肉了,“日作数简”,接连不断地派人给老苏送去,且“督索甚急”,大有不得到书面回复不罢休之势。苏东坡知道韩宗儒那点把戏,于是在办公桌前写点这个题点那个,就是不写回复纸条。被逼得急了,苏东坡便坏笑着吐出六个字:“本官今日禁屠”。

对于苏东坡这样的社会名流,羊肉显然算不上什么稀罕食品。公元1094年,苏东坡接连触到霉头,被贬到广东惠州任建昌军司马,虽然当地经济不怎么发达,但肉摊上倒有羊肉卖。苏学士便和屠户约好,拣羊脊骨给自己留着,煮熟后,加上酒盐佐料烤至微焦,整日整日地剔着吃,自称“如食蟹螯”,“甚觉有补”。

苏东坡放着羊肉不吃剔羊骨,显然不是勤俭节约,更不是玩低调,而是吃出了境界。他自称有补,百分之百是补心而非补身。试想,被发配到这远远的不毛之地,搁谁心里都不痛快,可郁闷无济于事,倒不如随遇而安,索性抱块儿羊骨头剔上个把时辰,顺带着磨练磨练心性吧。

这日子呢,便过得快些。

选自《传奇故事·百家讲坛》2011.1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苏东坡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