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全民间故事大全栏目整理和收集了一些民间流传的一些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 篇关于往事知多少——李煜的民间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往事知多少——李煜吧。
李煜几曾负天下?我看,万千史书尽负他罢!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今南京)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时年四十二岁整(李煜亦生于七夕),北宋赠为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历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国之君,多遭到后世非议。三国吴后主孙皓,“一片降幡出石头”,白棺素服,自缚出降;南朝梁武帝崇信佛,终起侯景之乱,被囚饿死于景阳楼;陈朝后主陈叔宝,金陵城破时,同宠妃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后被隋将吊出处死。这三位末代君王,亡国起因各不相同,但却都亡于虎踞龙盘的金陵石头城。李煜也是亡于金陵的末代君王,难免要遭到后世的斥责非议。他一直被称为“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皇帝,然,李煜真是如此昏庸之主么?
卷一·生不逢时
他是南唐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国君,他是中宗李璟的第六个儿子,生于后晋天福二年也就是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的七月七日,这一时刻刚好是他爷爷李昪登基称帝前夕。
他不问政治,无心皇位,却“一目重瞳子”,生的一副帝王之相,自小被兄长嫉恨。
本来,他可以做个富贵闲人,做个父母庇护下无忧无虑的小王子,可为了打消兄长的猜疑,他选择了在皇宫做一个“隐士”,不听,不学,不谈治国之道,谨慎少言,只愿醉心于艺术,过着“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清钩”的生活,在宫廷这个无边波浪翻涌的地方寻求短暂的自由,和爱人一同泛舟于烟波绿水。
只是命,他逃不掉。
李从嘉注定要成为李煜,小王子终究会成为国王。身为李璟的第六个儿子,这皇位怎么数也轮不到他,可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他的五个哥哥都相继死去,或夭折,或死于疾病,或死于权力的勾心斗角。就连差点成为“皇太弟”的叔叔也被他最后一个兄长——太子弘冀毒死。之后,弘冀也终日被噩梦缠绕,死去。他则被推上了南唐权力的顶端,一个与他格格不入的位置——帝王。
之所以说这个位置与他格格不入,不仅因为他不会,不愿,还因为,他不适合。一个真小人不适合做帝王,如夏桀,如商纣,如姬宫湦,因为他们不懂得收敛自身的暴戾。一个真君子同样不适合做帝王,如刘弗陵,如朱允炆,如李煜,因为他们不懂得掩饰自身的仁慈。
王国维说李煜有一颗赤子之心,很多人都需要,可是帝王不需要。何况,是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乱世中,在这只剩“三千里地山河”的南唐的帝王。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后主前期亦有一些抒发悲愁情绪的作品,没有后期复杂的情感,只是通过写词即兴抒发内心的情感。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后主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
可他真的不会做帝王么?
他识时务,沿用背诵名号,每见北宋使臣必换龙袍为紫袍;他爱民如子,诏令减免税收、免除徭役,与民生息;他视臣子如手足,功臣何敬洙去世,他下令废朝三日,以示哀悼;他明政事,颁新政,发铁钱;他爱人才,注重公平,直至末年依旧举行科举;他能屈能伸,表面上臣服宋朝,暗中缮甲募兵,潜为备战。
因而,宋军于开宝七年十月正式出兵,到开宝八年十二月攻破金陵,前后历时一年有余,其中,宋军屯兵金陵城下即达一年之久。战况虽不利南唐,但双方亦各有成败。正是这些地方的反复争战,牵制了宋军的力量,导致久围金陵而不能下,甚至使赵匡胤产生动摇,打算撤军休整。
可是南唐国势已败,他即使有能力也无力回天,更何况国策早有失误,在他继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经因国势衰危而称臣于宋,减制纳贡了。宋朝灭南唐的形势已定,他继位,也只能采取消极守业的政策。但是,尽管那时的南唐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其毕竟维持政权达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终时时不忘故国,心系故土,从未心归宋朝,终至客死他乡。
开宝八年(975年),宋朝灭南唐,他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他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以示惩戒。他便忍屈负辱地开始了囚徒生活。十月太祖死,太宗即位。十一月,改封李煜为陇西郡公,赐第囚居,两年之间,李煜与旧臣、后妃难得相见,行动言论没有自由,笙歌筵宴都歇,有时贫苦难言。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思苦悔恨淤积心头。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此外,运用声韵变化,做到声情合一。下片押“断”和“乱”两个仄声韵,插在平韵中间,加强了顿挫的语气,似断似续;同时在三个短句之后接以九言长句,铿锵有力,富有韵律美,也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全词写景徐徐道来,写情却有突兀之语,全词意境皆由“恨”生,并由“恨”止。在写法上是虚实相生、内外结合,时空转换自然、顺畅,笔意灵活,喻象空泛,直抒胸臆却不失含蓄,柔声轻诉却极其哀婉动人,正如陈廷焯《别调集》中所云:“低回留恋,宛转可怜,伤心语,不忍卒读。”
留居汴京二年多时,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他给金陵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默记》卷下)。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是短幅的小令,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撼动闻者心灵。
他归宋后的第三年,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不光是写他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国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过去的美好生活。再如故国的美好景物已经不堪回顾。故国的景物象雕栏玉砌等还在,但人的容颜因愁苦改变,这里还含有人事的改变,人的主奴关系的改变。再象以一江春水来比愁。整首词正是反映了有亡国之痛的人的感情,担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感情痛苦。这正说明这首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这正是这首词的杰出成就。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后江南子民闻知后主之死,皆斋戒,巷为之哭。
卷二·娥皇女英
他负了国家,还负了一个人,他那风华绝代的妻子——周娥皇。
史书上记载:“司徒周宗有女娥皇,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李煜也曾多次为她作画填词。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大周后回家探亲,只三两天,对李煜而言,漫漫长夜,只好赋词以消解相思。因而作《长相思》。上阙写娥皇离家前的装束,清丽超脱又仿佛得闻见女儿家身上的淡淡胭脂香。下阙写雨打芭蕉,表达凉风长夜,有人寂寞相思稠。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她的每一个妩媚娇怒的神态他都处处留心。她不仅是他的伴侣,亦是他的知音,他们同样的爱好,同样高的艺术天分和审美水平,使他们一度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在物质条件极其充裕的条件下,徜徉在自己的艺术天地里。
后来,即使他做了帝王,有了后宫三千佳丽,仍只爱她一人。只是后来与小周后一时的意乱情迷,使本病重的她因过度打击魂销香断。这之中的内情我们已无从知晓,他为何突然与她闹矛盾?她又为何突然病重?但我们知道,他也知道,他负了她,她离他而去,再也回不来了。
她死后,他自称“鳏夫煜”,意为死了妻子独居的丈夫。他不再是帝王,他只是娥皇的丈夫李煜。后宫三千佳丽,又与他何干?他只有一个妻子。她死了,他便也只是孤身一人。
悲痛和懊悔使他形销骨立,就像贺铸诗中那半死的梧桐,曾经再怎样丰神俊逸,也只空剩一身愁痛悲苦。
《书琵琶背》
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馀暖在檀槽。
据《全唐诗》云:“周后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赏其艺,取所御琵琶,时谓之烧槽者赐焉。烧槽即蔡邕焦桐之义,或谓焰材而斫之,或谓因燕而存之。后i临殂,以琵琶及常臂玉环亲遗后主。”从这一记载看,李煜诗中所记的琵琶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首先,它是周后的公公李璟赠给周后的,是李璟对儿媳超凡绝伦的弹奏艺术的奖赏,是周后生前的心爱之物。其次,它是周后临终前赠给丈夫李煜的绝别之物,是周后音容笑貌的化身,李煜对此珍重异常。李煜睹物思人,在琵琶背上写下了这首涛,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思念之情。
他之后对小周后千般恩宠,万般纵容却无爱。也许因为娥皇比他更加深爱她这个妹妹。他知道她不能回来了,他像对他一样对另一个人,只因那人身上有一点她的影子,他背叛了她,他耿耿于怀,一刻也难以忘怀。
可小周后却是不配的,她在姐姐病重时不顾一切求她成全自己与姐夫,甚至以命相逼。她在姐姐死后把像她的贴身宫女逼死,更残害了宫中许多仅是摆设的无辜妃嫔和宫女。但,她是爱李煜的,在他被宋朝俘虏后不离不弃,受尽屈辱,最终在他被毒死后一个月自刎而死。他也欠了她,欠她一世安稳。
他一生中爱过一个女子,喜欢过一个女子,却忽视了其她同样深爱着他的女子,如窅娘,流珠,秋水,黄保仪等有着倾城之姿却只为了他的一瞥儿倾尽了所有乃至生命的女子。他欠了太多的人,永远也还不清;他也欠了他自己,永远也还不了。
他这一生所欠下的帝王债,他再也背负不起。
端起那杯酒,他闭上了双眼,仿佛回到了故国,回到了“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江南,回到了“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的宫殿,回到了“笙箫吹断水云闲,舞乐霓裳歌彻遍”的欢愉华年......他微微扬起嘴角。于夕阳残尽中,饮尽鸩毒,梦里涅盘,却不祈永生,只求来世能真正的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一天亦是七夕,他的四十二岁生辰。
卷三·千古词帝
琴棋书画
琴,史料记载后主通晓音律,《相见欢》的词调就为后主首创,在亡国之前所作的《念家山》、《念家山破》在当时就广为流传,当年大周后娥皇重编《霓裳羽衣曲》也有后主的帮助;棋,史料记载后主好奕,棋艺甚佳;书法遒劲秀骨,绘画善墨竹,尤工翎毛,清爽自然,为后世所称赞,书画虽很少流传下来,但历史都这么记载,应该也不会有错。
词
他的词可以根据时期和风格的不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以描写宫廷生活和男女恩爱为主,与花间词的区别并不大,但是也为真实的感情,而不像西蜀那样滥用感情,所以更胜一筹。而后期的词作因为环境和身份的不同而风格大变,以描写亡国哀思为主,为真实的感情流露,王国维说:“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说的正如后主后期之作。从此,后主词作意境大开,故王国维赞叹说:“词自后主,则眼光始大。”“后主之词,真谓以血者书也。”周之琦更是称后主词为“天籁”。
后主亡国之后所作词意境开阔,对后世苏辛词派有很大影响。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数人而已。”可见后主亡国后之词以达相当水平。特殊的人生经历成就了后主特殊的感情,特殊的感情成就了后主一篇篇不朽之作!
他的词创作量极大,只可惜大都散失了,后人整理收集了他现存的四十五首词,与其父李璟词和编为《南唐二主词》,现在的后主词也都出自该集;据说后主曾著文章三十卷,大多以佚散,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其为悼念周娥皇写的《昭惠周后诔》,这篇骈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语句优美,感情真挚。
李后主对词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最大的成就便是挣脱了晚唐以来一直盛行西蜀花间词派的狭窄意境,可以说,如果没有李后主,词是不可能会像后来那样出现那么多的名家名作。
卷四·几曾负天下?
民间传说生于乞巧节的人注定一生多劫难。
所谓劫,即困于一场逃不掉的宿命;所谓难,即欠下一段还不清的世债。而李煜降生于滚滚红尘,也不过是为了欠下这样一段债:情债,文字债,家国债。
然,无论他再怎样爱民如子,在怎样视臣子如手足,再怎样做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最终仍丢了国,失了家,负了如来,负了满朝文武,也负了南唐子民。空王也不会念他,穷子正迷家。
史载,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也写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
以上就是往事知多少——李煜的所有内容了,欢迎您把故事大全网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