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的台湾

 
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的台湾
2017-04-13 19:19:57 /故事大全

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的台湾: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1950年6月25日,为期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这一场战争决定了亚太地区新的战略均势,也改变了台湾的命运。

这一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复行“视事”,以图稳住脚步,但实际上局势仍相当混乱,部队建制不全,由大陆拥进台湾的难民形成庞大的经济与社会压力。此外,更大的威胁是共产主义思想对民心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美国对于退守台湾的国民党的前途则抱持静观其变的态度,因此用“风雨飘摇”来形容台湾的局面,并不为过。

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白皮书”,表明美国对亚洲局势的基本见解与立场。艾奇逊指称,美国承认在中国发生的事是一场真正的革命,蒋介石政府不是为军事优势所击败,而是为中国人民所拋弃。他还宣称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安全防线是由阿留申群岛,经日本到菲律宾,并未提及台湾,也未提及朝鲜半岛。这份“白皮书”对处于乱局中的台湾国民党当局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不过,美国行政部门接受共产势力崛起的做法也遭致两项反效果:一是激发美国国会内保守势力“麦卡锡主义”的兴起,埋下美国对中国政策急转弯的内部因素:二是鼓舞了共产主义势力的盲动躁进,使得朝鲜人民军全面南进,台湾问题也跟着迅速国际化,成了美国亚太战略中的一环。

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与斯大林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使得美国拉拢中共的构想落空,双方壁垒更形分明。美国军方开始出现“台湾中立化”的建议,以免中共攻占台湾,进一步威胁美国的战略利益。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杜鲁门立刻派遣第七舰队驶向台海,并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由联合国考虑”。美国出兵台海为免干涉中国内战的口实,试图从国际法的角度将台湾的地位模糊化,作为“台海中立化”的基础。这种角度自然不为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所接受,不过客观上的确使得台湾局势迅速转危为安,外交部部长叶公超发表声明,欢迎美军协防台湾。7月,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访问台北。

9月初,开战两个月,朝鲜军队便击溃了装备和士气均不足的南韩部队,先锋已抵达釜山的外围,全面胜利似乎唾手可得。但9月12日,麦克阿瑟挥军由汉城以西的仁川港登陆,朝鲜军队被联军一举拦腰截断,顿成溃散之势。美军大举增援,同时向南北进击,一个月内几乎便扫荡朝鲜半岛全境,北线美军甚至逼近中朝边界的鸭绿江。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参战。第一批部队约26万人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渡过鸭绿江,接着第二批、第三批梯次投入,迅速对美军分割进击。两次大规模战役后,美军溃败南撤,志愿军将战线推至北纬38度线附近。1951年1月,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再度攻陷汉城。但由于志愿军没有制空权,机械化程度低,运输和补给能力有限,无法维持长时间的进攻,这些缺点又正为美军所把握。因此,美军在重新稳住阵脚后,改采齐头并进、稳扎稳打的战略,一个月后又夺回汉城。

此时,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与美国总统杜鲁门之间却开始发生严重分歧。身为军人,麦克阿瑟希望以优势的军事手段获得完全的胜利,他建议对中国东北使用原子弹,摧毁中共的军事工业,甚至建议征调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参战。杜鲁门则以世界全局为考虑,担心战争扩大,将迫使中苏同时卷入,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战。在杜鲁门眼中,不仅麦克阿瑟的想法危险,其直言犯上的姿态亦令人难忍。杜鲁门与麦克阿瑟之间的不和逐渐白热化。4月11日,杜鲁门总统终于发表声明,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被解职的麦克阿瑟返抵美国时受到盛大的欢迎,纽约市百老汇大街五彩缤纷,美国人民热烈欢迎这位英雄人物。麦克阿瑟在国会发表演说,其中“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一句话,更成了历史名言。

以上就是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的台湾的所有内容了,欢迎您把故事大全网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