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自卫反击战见闻

 
中印自卫反击战见闻
2017-04-14 08:26:23 /故事大全

故事大全民间故事大全栏目整理和收集了一些民间流传的一些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 篇关于中印自卫反击战见闻的民间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中印自卫反击战见闻吧。

反击战打响,我们师打的第一仗是奇袭印军驻"张多"独立旅。那仗打得真漂亮。一个旅几千人,连锅端,一个没跑掉,连旅长达维尔少将都作了俘虏。

"张多"山高路险,车辆开不进去。印军的给养全靠空投。我们拿下"张多",发现印军空投场上到处是降落伞,伞包都没来及打开,里面装满压缩饼乾,可见印军确实被打个措手不及。

战士们大都是农村兵,看到降落伞上的尼龙绳,好不奇怪:这是啥做的?这么轻,这么软,又这么结实。细细的一根,吊个大活人都拉不断。两节绳头放到一块,划根洋火一烧,就能连成一根。收缴伞包的时候,不少战士悄悄拿匕首把尼龙绳割下来塞到兜里背包里,准备将来带回农村家里,挂衣服扎口袋绑黄瓜架豆子架。

据说那次打仗之前,印度军队并没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他们认为,两军相比,无论是武器装备、训练水平还是整体、单兵素质,印军都占绝对优势,所以稳操胜券。想想也是,别的不说,单是他们降落伞上的尼龙绳,我们的战士就从来没见过。不过他们不知道,我们中国虽然贫穷落后闭塞,中国人可并不笨。

我们一个个看上去象唐人街卖菜的,可拿本电脑书学一、两年,就能把10、20年编程经验的老美甩在后面。(这段又是一乐擅自加上的)

我们几个翻译还没来及拆尼龙绳,就被叫到旅部。原来印军败得十分狼狈,旅部指挥设施来不及毁掉,尤其是一套沙盘竟然完好无损地落到我们手里,(一乐插话:也说不定是老印认为中国人根本看不懂)盘上清楚地标示出整个地区山势、地形、道路和印军防线的位置走向。

这里再插一句:据说那次反击战,在北京坐阵指挥的是“独眼龙”刘帅。据说刘帅分析我方掌握的情报,得出结论,印军防线是“铜头铁尾草包肚”,制定的总攻方案是:"崭头断尾,中心开花"。我所在师的进攻目标,正是印军防线中段重阵“亮马通”(地名根据一乐记忆音译,做不得数的)。

话说这“凉马桶”地形险要,印度投入的守军有四万多。工事密集坚固,轻重武器齐全。印军知道,我们能往这投入的兵力超过五万,也知道我们已经一举歼灭他们的独立旅。可要说我们能拿下“凉马桶”,他们怕是把脑袋赌上也不会相信。

事后回想起来,我们当时如果没有得到那个沙盘,这次战役乃至整个反击战,说不定真会是另一种结局。

我们被招到旅部,因为在沙盘的“崇山峻岭”中,发现一条红色铅笔画的线。我们翻译出旁边的英文说明,再审问俘虏,原来那是当年一个英国一个名叫“贝里”的上尉到此探险,雇个几个当地的挑夫向导,走出的一条小道。这路歪歪曲曲,正好绕到“凉马桶”后方。指挥部得到这一情报,非常重视,很快作出决定,命令我们师两万人轻装沿小道强行军,三天三夜插到“凉马桶”背后,于第四天清晨和正面部队同时向“凉马桶”发动总攻。部队赶紧从当地找来一名“门巴族”(音译,准确与否一乐不负责任〕向导,请他带部队沿那小道去“凉马桶”。怎么说服他的,我没有听见,无外乎“事成之后多多给钱”。

说是“轻装”,实际上哪里“轻”得下来?那是喜马拉雅山,冰天雪地,棉衣棉裤大衣不能轻。武器弹药不能轻,小道又窄又险,骡马根本拉不过去。两天三夜的乾粮不能轻,行军开路必须的装备也不能轻。我们部队的装备落后,“行军锅”、“开山斧”什么的都得带。我年纪小,受照顾,除自己的枪支弹药乾粮,额外只扛一把两人拉的大“龙锯”,一些身强力壮的战士扛的是迫击炮筒炮架炮盘,每件都有上百斤。要是印军听说跟他们打仗的部队抡大斧拉大锯开路,保不齐又是一笑话。

那三天三夜,我们除了吃饭和短时间休息,就是走。走到后来,多累多饿都记不起来了,就记得一个字:困!每次休息,大家往地上一坐,立刻就睡着了。

中印自卫反击战见闻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有更精彩有趣的民间故事想投稿赚稿费,欢迎联系小编哦QQ2228454400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