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捕蛇丐帮的民间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捕蛇丐帮吧。
乾隆已未 (公元1799年)年,冯在田与朋友一起到杭州西湖游玩。当他们走到净慈寺前时,看见一个乞丐,他胖胖的,黑黑的,留着短胡须,昂首挺胸地朝前走。在他的身后,还跟着十几个身挂布袋的乞丐。
乞丐的后面,则是几十名带着竹丝篮的人。冯在田觉得很奇怪,便问当地的人是怎么回事,这么些人浩浩荡荡的。
人们告诉他:“这是到南屏山捕蛇的人。”在田年轻时好热闹,也跟着去了。到了净慈寺西侧的山沟深处,见到一个石洞,洞口约一尺有余,四周光亮亮的,好像常有东西出入。短须乞丐在洞口前迈着禹步,持咒鼓气,嘬口向洞里喷去,洞里发出轰隆隆的声响。乞丐们在洞口左右像大雁一样排成一行站立着,每个人都把手伸进口袋里,并掏出贮藏的草药叶放在口里咀嚼着。
不久,洞里的蛇潮水般涌了出来。先出来的是乌梢、青梢、时鳗,接着是赤练、虺蝮之类。它们的形状有的像螃蟹,有的像鲤鱼,有的像鞋子。有虎首而蛇身的,有头尖而身长仅数寸的;有细如秤杆短似棒槌的,有红似硃砂、青类蓝靛、绿若铜青、白犹敷粉以及黑白相间的,可惊可愕的样子不一而足。乞丐们用嚼的药草汁涂在手上,草渣塞在鼻子里,分别蛇类而捉之,然后把它们放在竹篮里。快要捉尽了,洞里忽然传出风雨声,短须乞丐对其他的乞丐们说: “蛇王来了,快躲开!”说着,也从口袋里取出药草来咀嚼,并将两臂高举向空中,独自在那等候着。洞里的风雨声更急了,伴随着风声雨声,从洞里蹿出了一条蛇,它黄首青身,头上长着短肉角,大如人腿。它一冲出洞,就径直缠到短须乞丐的身上,昂首喷气,声音嗡嗡直响。短须乞丐紧闭着双眼,频喷口中草汁来抵抗它。蛇王低着脑袋,而身子缠绕得越来越紧。乞丐们不停地往短须乞丐的嘴里送草药。短须乞丐口嚼草药而手对着蛇做着各种姿势。蛇王又翘起头来鼓气,乞丐仍喷药汁与它相抗衡,蛇头敌不住药汁,又委顿于地。
如此反复了多次,蛇王渐渐支撑不住,松开了乞丐,蜿蜒回到洞里去了。
当刚才人蛇相斗时,其他的乞丐们已把先出来的那些蛇捉取干净了,大家欣然而归。到了寺庙前,短须乞丐的脸渐渐肿了起来,转眼间,耳目口鼻都肿平了。他急呼乞丐们嚼草一同朝他的身上喷。随喷而肿随消。有人问他:
“为什么要舍弃那条大蛇?”他回答说:“这是蛇王。我若是把它杀了,那四山的蛇王都会聚集到这里,那我们这些人就都没有命了。我昨天来这里,持咒聚蛇,所以南山的蛇今天都群集在这儿。这次捕捉之后,四五里之内,五年没有虺蝮之患,但我也几年不能路过这里,恐怕蛇王报仇。”
南屏山晓钟碑亭右侧的台阶石,如有人坐在上面,皮肤一定会红肿,以至于溃烂到骨头。众人请短须乞丐去看看。短须乞丐到那儿一瞅说:“下面有毒蛇,因身子长在石头中,不能出来,靠着石缝透气,如正好坐在那气孔上,便会中毒。”乞丐们掀开了那台阶石,两石之间有个东西,蛇首而身扁,有点像一个大鲫鱼,大概是巨石长年压迫所致。短须乞丐说:“这是蝮蛇,因为它身子出不去,所以还留在这里,要不早就到那山洞里了,也就早成了我的篮中之物。”说着,又嘬口喷药,把它抓到了竹篮里。又有人问他:“你捉那么多毒蛇做什么用?”短须乞丐回答说:“卖到药店里,一种自有一种的用途。蛇愈毒而功效愈神,价钱无法估量,所以我们才做此冒险之举。”寺前的居民们感激乞丐们的捉蛇功德,大家凑钱置办了酒席来款待众乞丐们。
乞丐们欢呼畅饮,并拿出口袋里的药草来酬谢主人们。他们说:“这草能解毒,无论是蛇伤蜂螫,还是疗毒痈疽,把它嚼碎敷上,都会立刻见效,但也不要乱用。”说完,便带着蛇走了。
以上就是捕蛇丐帮的所有内容了,欢迎您把故事大全网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