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师将军”李广利的传说

 
“贰师将军”李广利的传说
2017-04-14 11:30:55 /故事大全

“贰师将军”李广利的传说:

除了婉约哀怨,千里戈壁,大漠尽处,也有金戈铁马,勇士扬鞭。

“将军神功甘泉涌”。贰师泉,把一条奇特的泉水和一个传奇的将军永远连在了一起,历经千年难以分割。在藏经洞的近处,有一个属于武士的敦煌。穿越千年风烟,款款向我们走来。

据《贰师泉赋》记载,贰师泉,本名悬泉,在今敦煌市东65公里悬泉谷中,泉在东崖丈余高处,周围又有多处石隙渗水,与悬泉水汇合,向西北流50米许,渗入地下消失。水质清冷味甘,百里之内,无逾此水。据敦煌遗书记载:“悬泉水,右在州东一百卌里,出于石崖腹中。其泉傍出细流,一里许即绝。……”

当地人把这股泉水俗称吊吊水,又因为这泉水出自悬崖峭壁,所以又叫悬泉。又因贰师将军李广利在此用剑刺石成流,故又名贰师泉。

贰师将军的称呼和“汗血宝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派使者车令到西域大宛(yuān音“冤”)国求取汗血宝马(就是所谓的“天马”),用金子铸了一匹跟真马一样大小的金马送给大宛王毋寡。可毋寡只想要金马,却不想拿汗血宝马交换,又听身边的人说汉朝跟大宛隔得很远,就是不给天马,汉朝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就对汉朝的使者车令出言不逊。车令咽不下这口气,当着他的面把金马砸了带走。毋寡就唆使郁成王埋伏在半道上,杀了车令跟他的随从,抢了金马。汉武帝当然更咽不下这口气,他听说大宛国的好马都藏在贰师城一带,就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让他带着几万兵马去攻打贰师城。

从此,李广利就有了“贰师将军”这个称号。

据史料记载,李广利是汉武帝李夫人的长兄,也就是汉武帝的妻哥。李夫人堪称绝世佳人,天姿国色,深受汉武帝宠幸。有了这层关系,汉武帝对李广利也是宠爱有加,把征讨大宛的任务交给他,实际上是给他一个立功露脸的机会。

“刺石成泉”

唐悬泉驿与汉悬泉置,虽都以悬泉命名,但驿址不在一地。汉悬泉置位于古悬泉水(贰师泉),今吊吊水侧。该水曾颇有名气,《凉州异物志》、《十三州志》、《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和敦煌遗书中均有记载。

酒泉市文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悬泉”之名恰可形象地反映出其水出石岩,径流细弱的情形。

据《酒泉史话》记载:李广利西征大宛获胜后,得汗血宝马3000匹班师回京,途经敦煌行至此山时,人马疲劳不堪,加上天气炎热,没有水喝,纷纷倒在戈壁滩上喘气。周围数十里寸草不生,派去找水的士兵都空手而归,李广利心急如焚,决定亲自去找水。

李广利来到南面山中一看,山是秃山,谷是干谷,进山谷不远,迎面悬崖挡住去路,悬崖上不知何时何人写下了三个大字——“滴水石”。李广利不由怒火冲天,拍打着山石说:“滴水石,不见水,戏弄行人,徒有其名,毁我三军,留它何用?”说罢举剑上前,对滴水石奋力一劈,只见青石抖动,火花四迸;第二剑劈下去,黄风四起,天昏地暗;第三封刺进去,山裂地吼,岩石开口,一股清粼粼的泉水从青石缝中汩汩地涌了出来。三军人马顿时欢腾雀跃,争相痛饮。吃饱喝足,踏上归途。由于泉有灵,人多水深,人少水浅,总能满足。

人们为了纪念“刺石成泉”的贰师将军,改泉名为“贰师泉”。在泉旁建了一座庙,名“贰师庙”,供奉李广利神像。并在此设置了驿站,供过往军队、商贾、行人歇息。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败,常年叮咚的驼铃声消失了,无情的岁月使贰师庙和驿站坍塌了,终成废墟,砾石覆盖在上面,变成了荒凉戈壁。就连“贰师泉”的名字也被人们遗忘了,称此水为悬泉。但是,清泉水流依旧,从未涸竭,传说故事也一直在民间流传。

读完本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如果你对民间故事很感兴趣,欢迎订阅故事大全微信订阅号:gsjx365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金斧发威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