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人和事,望孙成龙就是一个经典的民间故事
清朝初年,江南泾县桃花潭村,有位读书人,名叫林慕渊。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一直考到四十多岁,却连个秀才都没能考中,无奈之下,他只好办了个私塾,以教书为生。
自己考取功名无望,林慕渊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后人身上,但他只生养了两个女儿,膝下并无一子,而女子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林慕渊所指望的后人,是他的两个外孙:程小山、陆小枫。
林慕渊的大女儿,嫁在泾县的邻县——青阳县,生有一子,叫程小山;而他的小女儿,也嫁在青阳县,生有一子,叫陆小枫。那程小山和陆小枫,是同年出生,而程、陆两家,相距不过十里。
打两个外孙三岁起,林慕渊就不断地提醒两位女儿女婿,让他两个外孙读书。等两位外孙长到五岁时,林慕渊将提醒改为了催促,并提出,要在自己的私塾里,亲自教他俩读书习字。但他的女儿女婿们哪里舍得让儿子远离身边?于是,就各自将自己的儿子送入了本地的私塾,以落个耳根清净。
日子过得真快。这一年,程小山和陆小枫双双长到了十八岁,到了该去考取功名的年纪。林慕渊再次使出撒手锏,不断地催促女儿女婿们,让两位外孙去官府报名,参加功名路上的第一场考试:考秀才。女儿女婿一想:如果不让程小山和陆小枫去参加考试,那他老人家的唠叨还能有个完?于是,赶紧让程小山和陆小枫去官府报了名。
听说两位外孙报了名,林慕渊乐坏了,他连忙将家里所有好吃的东西给分成了两份,然后不辞辛苦地,送到了两位外孙的家里,嘱咐他俩敞开肚皮吃,将身体养得壮壮的,以便在考场上拼出个功名来。他还饶有兴趣地,凭着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的经验,模仿着出题,试了一下两位外孙的实力。不料,两回试下来,林慕渊的心,竟彻底地凉了。
原来,程小山在答题的过程中,不停地抓耳挠腮,硬撑着写了半截,就再也写不下去了,而且,在那篇半截子文章里,还错别字一大堆;而陆小枫在答题时,虽然没有抓耳挠腮,但他却抓了不止二十回头皮,最后,总算勉强写完了文章,而林慕渊捧起那篇文章一看,心里顿时有了数:只能说语句还算通顺,而其他方面,却是啥也谈不上了……
回到家,林慕渊失望得一连半个多月都打不起精神来,心想:看来,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那八字还不见一撇的曾孙辈身上了。
林慕渊不知道,其实,他的两位女儿和女婿,从未指望过自己的儿子会考上什么功名,因此,在平日里,从未督促过他们用功读书。再加上那两家私塾里的先生,自身水平很一般。如此一来,那程小山和陆小枫的书,能读出个啥样来?
一个多月后,考试结果下来了,让林慕渊差点儿惊掉下巴的是:程小山和陆小枫双双考中了秀才功名。以自己饱读诗书的功底,尚且屡战屡败,那两位写起文章来或错别字连篇、或寡淡如水的外孙,凭啥头一回参加考试就中了秀才,林慕渊百思不得其解。
不解归不解,两位外孙考中秀才,实现了自己多年不曾实现的夙愿,怎么说,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林慕渊连忙亲自将两位外孙接到了自己的家中,然后四处散发请柬,聚齐亲朋好友,摆下酒宴,热热闹闹地欢庆了一番。
在喜宴上,乘着酒兴,林慕渊拉着两位外孙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俩加紧准备,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因为朝廷即将在省城举办考试,录取解元、会元、举人,然后在京城举行殿试,录取状元、探花、榜眼、进士。就听林慕渊语重心长道:“小山、小枫,我不敢指望你们中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也不指望你们中解元、会元,但是举人,你们好歹得给我考两个回来!”www.5aigushi.com
不久,程小山和陆小枫去省城参加考试了。林慕渊日夜等待着从省城传来的好消息,他常常站在村口,手搭凉棚,向大道上张望。
那一年,在桃花潭村,恰好有一位姓万的秀才也去省城参加了考试。万秀才是林慕渊的邻居,他虽然比林慕渊年轻了近二十岁,但林慕渊知道,万秀才的学识,远在自己之上,所以,在平日里,林慕渊很是乐意与他一道谈古论今。在林慕渊看来,万秀才去省城考中个举人,那是“十个指头捏田螺一一十拿九稳”的事情,说不定,他还会中个会元回来,然后去京城参加殿试呢。
这一天,老天下起了大雨,还刮起了大风,林慕渊不顾老伴的劝阻,撑着伞,来到了村口。只见在大道的尽头,有一个小黑点儿,慢慢向村口这边移了过来。
望孙成龙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有更精彩有趣的民间故事想投稿赚稿费,欢迎联系小编哦QQ222845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