忤逆墓
崔氏知道猪儿不会善罢甘休,便在炕上把王老成的被窝铺好,又找来一个大葫芦,里面装些红水,放在枕头上盖好,就像王老成睡在那里一样。为了讨好儿子,崔氏又给猪儿做了一锅馄饨,心想儿子回来吃到馄饨,也许就不闹了。
半夜,猪儿喝得醉醺醺地回来,崔氏听到响动,赶忙给儿子端来一碗馄饨。猪儿三口两口吃完馄饨,崔氏接过碗,又去厨房给儿子再盛一碗。
趁这空子,猪儿提刀来到父亲房中,借着月光,看见“父亲”稳稳地睡在床上,乘着酒兴,举刀朝父亲的头猛劈下去,只听“咔嚓”一声,红水迸出,把随后跟来的崔氏惊得目瞪口呆!
第二天清晨,王老成回来,看到被砍成两半的葫芦,顿时两眼发直,瘫倒在地上。更想不到的是,猪儿从此一去无踪!
此事传扬开来,官府画了王猪儿的头像,张榜通缉,因为他犯了大元律法中十恶不赦的忤逆大罪!悔恨交加的王老成气得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便去世了,崔氏悲痛之下变得疯癫癫的,整日念叨着“猪儿、猪儿”,四处寻找儿子,最终下落不明……
听罢王进的身世,冯胜感慨万千,也终于明白了这么些年王进身上的不少难解之谜……被官府通缉、有家不能回的王猪儿,只得背井离乡,投军从戎,改名王进,饱受风寒饥饿之苦,这才想起家中的温暖、父母的恩情,痛恨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
由于背负着沉重的良心债,每临大战,王进都勇猛向前,“但求一死”,以此向父母赎罪!而如今重返朝思暮想的家乡,对父母的愧疚之情使他无颜面对乡邻,说什么也不愿再当先锋打头阵,但皇上的诏书又把他逼到了绝境,最终他怀揣着救赎灵魂的遗书,自刎在家门口……
冯胜重又提起笔写奏折,不仅为王进请功,还把王进当年的忤逆之事写了上去,最后询问王进的后事如何办,恭请皇上定夺。
不几日,一名钦差太监从金陵飞马来到了冯胜大营,传达朱元璋口谕:谨遵王进遗信,就地建墓立碑,碑后刻“忤逆”二字,警示世人。冯胜有点意外,问那钦差太监道:“王进有过当惩,但他的功劳就不赏了吗?”
钦差太监道:“当然要赏。皇上已赏赐王进之母崔氏为一品诰命,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冯胜大诧:“崔氏这么快就被找到了?”钦差太监点了点头,说:“早就找到了,而且是皇上亲自找到的!其实,皇上给你送锦囊之时,就已经知晓了王进当年的忤逆之事……”
原来,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对在外领兵打仗的将官们并不放心,便把将官们的家眷全集中在皇城金陵居住,自己隔三岔五微服私访,表面上是嘘寒问暖,实则是打探将官们是否有不法行为。
有一天,朱元璋领着侍卫来到了王进的家中。一进王家院中,便听到厨房后有“哼哧哼哧”的猪叫声,随即便看到一个脚步蹒跚的老太婆端着热气腾腾的猪食盆前往猪圈喂猪,边拌食嘴里边念叨:“崽崽猪,猪崽崽,大大小小都过来。快快过来吃馄饨,吃罢馄饨杀父亲……”
朱元璋大吃一惊:王进家中居然用馄饨喂猪,太奢侈了!他飞步上前,手往猪食盆里一捞,发现并不是什么馄饨,还真的是猪食,只不过是烂菜叶裹住的剩饭残羮,热水一浇,乍一看像馄饨而已。
听闻皇上驾到,王家大小全来接驾,呼啦啦跪了一片。在朱元璋的一再追问下,喂猪的老太婆再也忍不住了,放声大哭:“我……我姓崔,是王进的老娘,王进就是我的猪儿!”
随之语无伦次地将当年王进杀父忤逆的事情说了出来,最后哭诉道,“我到处寻找我的猪儿,找了整整25年!直到去年终于在这儿找到了他,可他已是威风凛凛的将军了。我不敢也没脸同他相认,恰巧他们家厨房里要招一个干杂活儿的人,我千托万请终于走进了儿子的家门!如今猪儿出征在外,我牵挂万分,刚才喂猪时,看到猪崽便不由得又想起了我的猪儿,想起了当年他杀父的那一幕。我只想问问他,为啥吃了馄饨还要杀父亲呢?”
一时间,在场的人都震惊万分,院中静得听得见落针声。朱元璋一声长叹:“子不教,父之过!”言毕,抬脚离开了王家。
听了钦差太监的一席话,冯胜恍然大悟:怪不得皇上能明察万里!但略一细思,冯胜又皱起了眉头:“皇上的那一道圣旨,虽然解了本大将军的一时之困,但也把王进逼上了绝路……”钦差太监轻声一笑:“皇上早算准了这一点,王进他是不得不死!”冯胜一惊:“此话怎讲?”
钦差太监压低了嗓音道:“我大明刚刚立国,只有东南半壁。为争取天下人心,皇上一登基便自称孝子皇帝,诏告天下要以孝治国。如今平定山西,若是让身犯忤逆大罪的王进衣锦还乡,众口传扬,岂不是失信于天下?现在王进战死,皇上一面赏其功,厚封其母,皇恩浩荡,一面揭其忤逆之罪,建忤逆墓警训世人,可谓两面有光……”
听罢钦差太监的话,冯胜心中一颤,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以上就是忤逆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