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作证的大榆树:
三、移来的大榆树
望着那棵高大的榆树,胡老三一脸得意,余豁牙子惊得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陶大人指着那棵榆树说道:“余掌柜的,你不是说官路两边没有榆树吗,你仔细看看,这不是榆树是什么?”
余豁牙子看着那棵榆树真有点急了,他一骨碌爬起来,跑到榆树的跟前,对着树身狠狠地拍了一掌,这棵榆树货真价实,可不是西贝货啊!余豁牙子也纳闷了,在他的记忆里,这官路两边早就没有榆树了,要是有榆树,还不得叫做榆皮面的牛老板领人给扒皮了?
余豁牙子仰头望着树枝上蔫巴巴的树叶,忽然明白了过来,他大声叫道:“大人,我明白了,这一定是胡老三从外地弄来了一棵大榆树,然后挖坑埋到了这里。大人您看那蔫巴巴的树叶,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求大人您给我做主啊!”
陶知县听余豁牙子说完,望着榆树顶上那蔫巴巴的树叶,也觉得有些异常,喝问道:“胡老三,这棵榆树真的是你移来的吗?”
胡老三一脸的冤枉,叫道:“大人,这可是天大的冤枉啊,老理都说——人有旦夕祸福,树难道就没有生老病死吗?这棵大榆树一定是生虫子得病了,怎么能说是我移栽的呢!”
别看胡老三嘴硬,这讲的也有些道理啊。可怎么能判定这棵大榆树是不是移栽的呢。余豁牙子眼珠一转,出了个馊主意,干脆把这棵大榆树挖倒,看看底下的树根,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陶知县点头说好,命手下的差役借来铁锹,挖了不大一会,那棵大榆树就“轰”的一声倒在了官路上,尘土飞扬间,那巨大的树冠,正好把官路堵得严严实实!
再看那榆树底下的树根,果然都是断的,不用说,这棵大榆树就是胡老三移来的,埋在路边当圈套叫余豁牙子钻,目的是赖账,他想赖掉余豁牙子借给他的20两银子!
陶知县气得一声大叫,命差役把胡老三用木枷枷了起来,可胡老三还是满口叫屈,不肯认罪。正在这时,官路上传来鸣锣开道的声音,是州府的明大人坐着凉轿,领人到旧桥县巡视来了。
知县忙领着手下人前去迎接,知府大人明道远可是两榜进士出身,学识渊博,听陶睿说他正在审树,心中大奇,撩开袍襟下了轿子,走到了那棵拦路的大榆树面前。
胡老三脖子上戴着木枷,他一见明大人走了过来,就好像见到了救命的活菩萨,扯开嗓子,连喊冤枉。明大人皱眉道:“陶知县,这个人就是那个指树为证的胡老三吗?”
还没等陶知县说话,胡老三大叫道:“知府大人,胡老三就是我,我冤枉啊!”胡老三一说自己被冤枉的理由,明大人听得也是连连点头。
这样一棵高大的榆树,如果修房子的话都可以做大梁了,要是去买,最少也要十七八两银子,再加上人工挖掘,运输,直到挖坑立到路边,没有个二十几两银子那是不可能办到的。别说他胡老三是个精明的商人,他就是个傻子,也得算算这样做是不是合算啊。
如果胡老三真想赖掉余豁牙子的20两银子,他也不必先花十七八两银子买树,然后再费这么大的力气移栽树吧!
明道远用嗔怪的眼神望着陶知县,陶知县也觉得这里面有问题,他想了想说道:“还是把牛掌柜叫来,问问他这棵大榆树究竟值多少两银子吧!”
过了一会,差役就领着牛掌柜跑了过来,气喘吁吁的牛掌柜给两位大人见过礼,看着挖倒在地的大榆树,他的两只眼睛一亮。旧桥县境内像这样的大榆树早就绝迹了,把这棵大榆树的嫩皮扒下来,可以做成五六百斤上好的老榆皮面呢。扒完树皮后,这么粗的榆树干,卖到木器铺,至少也能卖20两银子。牛掌柜张口就出20两银子要买这棵大榆树。
明道远哈哈大笑道:“有了银子,这案子就好办了!”既然陶大人断定这棵树是胡老三弄来骗人的,那卖树的20两银子就给余豁牙子抵债吧!
余豁牙子20两银子到手,高兴得连喊明青天。胡老三被枷在木枷里,还在大声喊冤,明道远一挥手,差役们上前,把喊冤的胡老三也放了。
糊涂案子遇到了糊涂官,就这样荒唐地了结了!明大人判的这叫啥狗屁官司啊。牛老板今天捡了个大便宜,心里高兴,非要请两位大人到他的面店里,品尝一下正宗的老榆皮面不可。
四、榆树后面的计谋
陶知县刚要拒绝,没想到明大人却痛快地答应了。牛老板叫手下的伙计,赶快扒了几块大榆树的嫩皮,拿到店里,捣烂成糜后和到荞麦面里,鲜香脆滑的老榆皮面出锅,直吃得明大人连连点头。
吃完榆皮面,陶知县正要请明大人到旧桥县的县衙去歇马,明大人一摆手说道:“本府吃到了榆皮老面,又见到了陶知县,旧桥县一行也就算结束了。这是本府给贵县带来的好东西,我想这东西正是陶大人需要的,本府心事已了,这也该回去了!”
明大人把一个黄绫子的小布包放到了桌子上,他用手按了按,然后一挥手,领着府衙的随从起轿上路了。陶知县望着那个黄绫子小包一脸的疑惑,他打开布包,里面竟是当今皇帝的一道圣旨。原来,明大人上任之前就知道旧桥县闹了蝗灾,临出京城前,他在皇帝面前奏了一本,当今皇帝就免了旧桥县三年的赋税,不用说,牛家面店那一年3000斤的老榆皮面也给免了。
别看这个明大人断案子断得“糊里糊涂”,可他真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陶知县手捧圣旨追了出去,跪倒在明大人的轿前连声道谢。
明大人把陶知县叫到轿前,压低声音说道:“不要以为把一棵大榆树移栽到路边就能骗倒本府了,那两个喊冤告状的人也是你安排的,对不对?”
陶知县脸一红,不好意思地说道:“旧桥县的百姓太苦了,没办法,我只好出此下策了!”
明大人用手指着站在人群后的胡老三说道:“代我转告他,下次再买树,不要到府衙的对面去买。我每天出门,总能看到这棵熟悉的大榆树,你说我能认不出它来吗!”
陶知县百里移树,安排人喊冤,他这么做,为的就是叫明大人知道,旧桥县只剩下这一棵老榆树了,旧桥县的商户和百姓遭了蝗灾后,不仅没有能力再为朝廷进贡老榆皮面,老百姓因为受灾,生计都有问题了。可没想到明大人竟先他一步安排好了。陶知县这一切的准备都白忙活了。
胡老三和余豁牙子等明大人走远,急忙围了上来,连问明大人临走时究竟说了什么。原来他们两个人就是旧桥县的地保和商会会长。
陶知县并没有回答两个人的问题,只是一个劲地连说好官,胡老三和余豁牙子也被说糊涂了,那明道远断案子可以说糊涂至极,他要是个好官,那天下的好官可就多了去了,最后,他们两个也明白了,这陶知县一定是自己夸自己呢,陶知县才是真正的好官啊!
以上就是会作证的大榆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