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应山县东南一个叫大竹园的地方,有一座水库,水库东岸并排着两座大墓,一座是左将军余千斤墓,另一座是右将军谢八百墓。对岸则是天子墓,人们习惯称它“天子坟。”这天子坟说是坟,其实什么标志都没有,只有一块半个篮球场大小的空地,草木不生,蛇虫不侵,与周围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的环境格格不入。游人每每游到这里,都有一个疑问,天子墓在这里,左右将军墓也在这里,那么他们中的另一个核心人物丞相、军师明聪墓在哪里呢?这不得不提提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各地农民甚至豪绅纷纷揭竿而起。大竹园农民韩德邦,见明朝不得人心,气数将尽,联合当地武士余千斤、谢八百,招募军士数千,高举义旗,反明复楚。起初,他们打土豪,筹军需;攻城池,夺地盘,一时势如破竹,连克明城数十,震动朝廷。朝廷遂从南方调集十万大军,围剿韩德邦义军,依然无功。此时,清军已入关,其战斗力虽说不算强,但是韩军与其作战,还是力不从心,韩军终因寡不敌众,四散而逃,所得数十城失去大半。
韩德邦召集余千斤、谢八百商量对策。余、谢二人认为,韩军缺少政治纲领,没能得到老百姓的一致拥戴;整个作战没有蓝图,攻下的城池没有得到巩固,军队也没有及时扩充。韩德邦认为,现在韩军最缺的就是人才,要是诸葛亮在世就好了。谢八百说:“太平乡的明聪就是诸葛亮再世呀!就是不知道韩公敢用否?”韩问:“何言敢不敢用?”谢答曰:“这明聪自幼聪明过人,熟读兵书,深谙治国韬略,心中计谋无数。可此人生性狡诈,与人相处,每每算计得逞,次次令人难堪。”余千斤接过话:“依我看,谢公是多虑了。明聪人才难得,怎可记人小过?用人所长,加以约束,堪当大任。”韩德邦很是赞同:“余公所言极是,有请明公!”
他们一行三人,来到太平乡。一番寒暄,明聪让座上茶。韩德邦说明来意,请明聪出山,担任韩军军师。明聪谦辞道:“明聪一山野闲人,有何能耐,担当如此重任?”韩德邦恳切地说:“久仰先生大名,先生乃当世孔明也。我军欲反明复楚,拯救黎民于水火,还请先生屈尊相助,共创千秋伟业。”余谢二人轮流上阵,言辞中肯,情义切切。明聪很受感动:“感谢兄弟不弃,明某自当努力。只是不知余谢二兄,肯否与愚弟一道,共助主公成就大业?”余谢二人一听,原来是明聪对我们不放心呀!余谢二人走到明聪跟前,单腿跪地,抱拳道:“尔等愿听军师调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明聪赶紧起身,将二人扶起:“二位将军,快快请起。从今天起,明某就和各位同乘一条船,风雨同舟,乘风破浪,助主公建国立业。”随后,四人结拜为兄弟。
明聪提议,从即日起,高举反明复楚大旗,改国号为“楚。”韩德邦被举为楚天子,明聪为丞相、军师,余千斤为左将军,谢八百为右将军。军队由近及远,拔寨攻城,改编政权,扩充军队和地方武装,巩固胜利果实。军队所到之处,不得扰民。违抗军令者斩,欺辱百姓者斩。
天子原本有余、谢二将,又喜得丞相军师,可谓如鱼得水。天子与明聪在中军帐中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余千斤、谢八百手提大刀,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明军闻风丧胆。有的地方,楚军未到,明军就弃城而逃,有的则主动缴械投降。短短十八个月,军队就占领了鄂豫皖在内的城池130余座。明朝政府极为震惊,无奈清兵入关,无暇顾及。
清兵兵强马壮,善骑射,很快就打到河南。明聪要求军队坚守城池,不与正面交战。可谢将军忍受不了清兵的叫骂羞辱,贸然出击,部队几乎是有去无回,城池一座接着一座丢失,不出三个月,河南的城池几乎丧失殆尽。正在此时,天子接报,父亲病亡。天子命令右将军谢八百守安徽,左将军余千斤随大军回湖北。
明聪分析形势后认为,清兵士气太盛,战斗力很强,我军应避其锋芒,采取拖延和游击战术,方得喘息机会,伺机反攻,可保无虞。左右将军所属部队,没有命令不得出城应战清军。天子秘密潜回大竹园前,明聪再三奏请,天子必守孝满百日,并不得与外人接触。
回到应山后,明聪设立秘密指挥部,与天子和左右将军单线联系。大竹园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个理想的藏身之地。天子在家守孝,派胞弟韩德正探听外面消息。
守孝期间,天子常常唉声叹气,夫人代小嫚看到心里不免有些怜惜。第九十九天的时候,夫人说:“夫君何必在家叹息呢?明天就是父亲百日忌辰,不如与伙计们挑些竹子,到集市去换点钱,买点酒菜招待客人,顺便也探听一下消息,散散心。”天子认为夫人说得有道理,就化妆成农民模样,带了几个随从,每人挑一担竹子,去了集市。
一路上,所遇之人都窃窃私语,朝天子这里指指点点。天子心里很是纳闷,派一个随从欲问明缘由。可问谁,谁都躲避。到了集市,边走边卖,很快,几个随从的竹子都卖光了,可天子的竹子却没人买。一老者来到天子随从面前问道:“你们还有竹子卖吗?”随从指向天子,天子接过话客气地说:“老人家,我这还有一担,便宜卖给你吧!”老者说:“不敢开玩笑,这个,我可不敢买!”天子感到很奇怪,不就是一担普通的竹子嘛!遂问道:“老人家,何故不敢买呀?”老者连连摆手:“这可是枪啊,不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