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黄明轩任临州府通判。这天,他忽然得到消息,说是当地首富孙员外要开场借寿,他觉得很新鲜,就赶过去看热闹。
作法之人正是远近闻名的白云观张真人。此时,道场已经布置完毕。堂屋前的台阶上设置香案,香炉中正冒出袅袅青烟,两侧各有黄表纸和法器。香案前,张真人的几名弟子正跪着诵经。孙员外和他的儿子跪在道士们中间,也跟着闭目诵经。周围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时辰一到,张真人身披鹤氅,手拿桃木剑,走到香案前,弟子们立刻停止了诵经,周围的人群也屏气凝神。只见张真人低头默念了一阵经,然后问孙员外:“孙员外,你可是诚心借寿?”
孙员外道:“老朽诚心。”
张真人又问孙员外的儿子:“你可是诚心出寿?”
孙员外的儿子点头道:“父亲给了我骨血,我愿借十年阳寿给他。愿父亲长命百岁,身体康健。”
张真人点点头,然后在黄表纸上写起来。片刻之后,黄表纸写就,他用桃木剑挑起黄表纸,微闭双目,口中念念有词。念着念着,黄表纸忽然窜出火苗,片刻间就烧成了灰。
此时,张真人却已满头大汗,身子虚弱。他睁开眼睛说:“好了。”两名弟子忙过来扶住他,进屋去了。
众人立刻围住了孙员外。孙员外已经八十多岁了,原本是一副垂垂老态,眼下他眼睛亮了,皮肤光滑了,就连胡子也有些许发黑了。众人不觉啧啧称奇,他确实年轻了。孙员外跟黄明轩寒暄了几句,就忙着进屋去拜见张真人了。
当天晚上,黄明轩就赶到了白云观。刚进观门,就被人撞了一个趔趄。他见对方是一个小道士,白天张真人作法的时候他也见过,是张真人的一个徒弟。此时,小道士满脸泪痕,黄明轩问道:“你慌里慌张的,是在做什么?”
小道士忙给黄明轩行了一个礼,恳求道:“大人,请您救救我。”黄明轩问他怎么回事。小道士说,师傅刚刚找到他,说是太师爷感觉自己年岁已大,精力不济,要跟他借二十年阳寿。他不想年纪轻轻就死了,没有答应,师傅生气了,要把他逐出师门。
黄明轩不觉笑道:“借寿一说,纯属无稽之谈。你就让他借一借,难道还真能借走不成?”
小道士惊慌地说:“万万不可!我师傅作法,能借走十年阳寿;我师爷本领更高,能借走二十年阳寿;而我太师爷道行更高,要借走三五十年阳寿,也是轻而易举。我曾听闻,我太师爷已有两百岁,只因借过很多弟子的阳寿,这才活到今日。”
黄明轩想了想,笑道:“不用慌,我想出救你的法子了。你不妨答应给太师爷借寿,但得让你师傅把借寿的本事传给你。将来等你练出了道行,自可再向徒弟们借寿。”
小道士高兴地说:“这法子果然好!只是不知道师傅是否答应,我先去问问他。”
黄明轩跟着小道士来到张真人的房里,小道士说了自己的想法。张真人笑道:“定是黄先生给你出的主意。既然如此,为师也只好答应你了。你先下去吧。”
等小道士一出门,黄明轩就对张真人说道:“张真人,你我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这个借寿的好法子,你却从没告诉过我呀。”
张真人淡淡一笑,说:“借寿之法,有违天伦,还是不施为好。只是最近,天应寺太张狂,抢走了白云观的信众,我们都快揭不开锅了。我若再不施些法,把信众招回来,我们合观上下,就要挨饿了。无奈之法,不要再提了。”
黄明轩笑道:“为何不再提?我倒觉得是个奇妙的法子。”他凑近了张真人的耳朵,小声问道,“我想借寿,真人能为我作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