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里挂的御匾

 
朝里挂的御匾
2016-02-29 15:29:33 /故事大全

余姚市政府头门口,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文献名邦”四个金色大字。

余姚被称为“文献名邦”,还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事情。那时候,余姚出了许多文人学士,如一母三阁老、五子六尚书、十八学士三状元等。三阁老中有一个名叫谢迁,在朝为官清正,很受朝廷看重。有一次,嘉靖皇帝在他书房里看到厚厚的一叠考卷,都是余姚考生写的文章,文章写得很好,嘉靖皇帝看了一篇又一篇,心想:余姚出过不少文人,现在又有许多好文章,人才确实不少,便问谢迁:“余姚人都喜欢书?”

“是的,万岁!”谢迁随口应了一句。

嘉靖皇帝想到孔子、孟子的家乡,都有一块“文献名邦”的匾额,也想赐一块给王阳明的家乡,而严嵩等几个奸臣心里妒忌,对嘉靖皇帝说:“谢迁的话,不能全信。”为此,嘉靖皇帝特意派了一个姓何的翰林,到余姚来暗查察访。

何翰林坐船到余姚来,故意在船头上挂了一块木牌子,上写“是书必通”四个大字。有一天,船到七里浦,岸上有个七八岁的孩童,大声叫喊船停停,船停停。何翰林听见了,便叫撑船的把船靠岸,将孩童叫到船里,问他有啥事?孩童指着船上的木牌说自“先生,‘是书必通’,请问你有没有读过‘通书’?”何翰林想,四书五经里没有“通书”这一部书,但不好说不知道,只好说了声:“自然读过。”那孩童从身边摸出一本书来说:“那么请你背一背。”何翰林接过一看,原来是一本皇历,就问:“你能背?”孩童说:“当然能背。”

“你先背来。”

孩童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背了一遍。

何翰林一边看书,一边听,等孩童背完,他也照样从头到尾背了出来。

那孩童又说了:“顺背只能算读过书,不能称‘通",要称‘通’,须要倒背一遍。”

何翰林听了大吃一惊,说:“难道你能倒背?”孩童说:“请先生听好。”说完,就照书倒背起来。何翰林拿着书边听边对,果然一字不漏。这一来,何翰林只好认输,并当着孩童的面,取下了那块“是书必通”的牌子。心想,小孩子也有这样的文才,另外的人更不用说了,他就不再察访,连夜赶回京城回复皇帝说:“余姚人果然有文才,有学问。”嘉靖皇帝听奏后,赐匾的事就决定了。这时,谢迁已告老回乡,慈溪的赵文华当了文华殿大学士,余姚得了“文献名邦”的匾额,他不服气,但又不敢违抗圣命,就和几个好臣商量,从中刁难。送匾的时候弄得冷冷清清,并且规定,匾要向里挂,不准朝外挂。

所以明朝以来,余姚县衙门的头门口,一直挂着“文献名邦”的匾额,但一直是朝里不朝外的。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傻丈夫
下一篇:鬼秀才复仇记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