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第二年秋天。这天,北郝村外由远渐近忽然传来鼓乐之声。人们纷纷传告,说是新登基的皇帝来村里迎娶娘娘。鼓乐仪仗直接向郑家逶迤而来,浩浩荡荡摆在了郑家门口。刘秀从高头大马下来,龙袍鎏冕,气宇轩昂,直进郑家。
郑老汉跪倒磕头,迎接圣驾。刘秀不见颦颦出来很是纳闷,开口说道:“郑卿家请起!孤王今天特来迎娶颦颦,快请颦颦随驾回宫。”
郑老汉早已大放悲声,哭诉说:“颦颦已经故去了!”
刘秀如五雷轰顶,一下子呆呆地站在那里。半晌,眼泪才从眼里滚落下来。
刘秀换了常服的皂衣,由郑老汉陪着来到了弥陀寺。他睹物思人,悲从心来,手抚着牡丹的枝叶,痛心不已。想当年,自己是风华正茂,颦颦是娉婷袅娜;到现在,自己是龙袍加身,颦颦却是黄土一堆。叹只叹,人生无常有限,悲只悲,物是人非泪如雨。
这时,牡丹的枝叶被刘秀的眼泪打湿了,忽然娑娑一抖,竟开出满枝的红花来。花大如莲,芳香四溢,灼灼华光,映红天际。牡丹花似有灵性,随风盈盈下拜,刘秀感慨万千。于是,封牡丹为花中之王,封颦颦为牡丹仙子。
一时间,祥云飘飘,鸾凤和鸣。颦颦站在最大的一朵牡丹花上,由祥光托着,随着仙乐袅袅,百鸟漫舞,冉冉升在空中,飘然而去。
从此,弥陀寺的牡丹成了神,人们给牡丹仙子修庙塑像,香火不断。最为神奇的是,这株汉代牡丹很有民族气节。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占领柏乡城后,非常垂涎汉牡丹的花容和灵性,就把汉牡丹连根挖走,种在自己的炮楼里。可是,牡丹却枯死了,任凭鬼子浇多少水,也没有复活。可是,在鬼子投降那年,弥陀寺的牡丹却又发芽了,茁壮生长,枝繁叶茂,并且开出满枝的红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