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姓的来源

 
简姓的来源
2016-09-21 02:34:20 /故事大全

简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七。

1、源于姬姓,出自殷商晚期吴国君主姬季简,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姬季简,是吴国创始人之一姬仲雍的儿子,为吴国第三任君主。

史书记载,姬季简生于殷商祖甲子载十五年(公元前1169年),逝世之年待考,卒葬常熟(今江苏苏州锡山城郊)。姬季简娶高氏,生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姬叔达,次子叫姬叔夏。后来姬叔达继承君位,为第四代吴国君主。

2、源于姜姓

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大夫蹇叔,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蹇叔,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秦国大夫。蹇叔有贤名,为五羖大夫百里奚推荐给秦穆公赢任好。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末期齐简王姜壬之后,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3、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简叔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中有位简叔,是季氏家族中的贵族,名叫季简。

在季简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简氏,世代相传至今,后迁居河南密县一带,是为密州简氏。

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狐鞫居之后,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贵族大夫名叫狐鞫居,他的祖先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唐叔虞的支裔,因曾经生活在犬戎部落,所以姓狐。

出自春秋时期卫国贵族简子瑕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简子瑕,是春秋时期的卫国大夫,属于南氏贵族世家,亦称南简子,与孔子的弟子子路还是亲戚关系。

在典籍《礼记·檀弓》中疏引《世本》记载:“灵公生昭子郢,郢生文子木(文子弥牟),文子生简子瑕,瑕生卫将军文氏。”说明简子瑕还是卫灵公姬元的曾孙。

出自春秋时期郑简公姬嘉之后,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郑简公姬嘉,是郑釐公姬恽(姬髡顽)之子,公元前565~前530年在位,他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第十七任君主。

在郑简公的支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者,称简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新郑简氏。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燕简公之后,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燕简公,是春秋时期北燕国君主,在燕国历史上有两个燕简公。

第一个燕简公叫姬载,为燕平公之子,公元前504~前493年在位,是春秋时期燕国第二十九代君主,史称燕前简公。

第二个燕简公叫姬款,为燕文公之子,公元前414~前370年在位,是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四代君主,史称燕后简公。

出自春秋末期巩简公之后,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巩简公,春秋时期巩国国君,亦为周王室执政上卿。巩国为伯爵,其国君一般皆称巩伯。

源于姬姓,出自三国时期蜀汉昭德将军简雍之后,属于以音讹为氏。

该支简氏实际上原为耿氏,后改简氏。

源于姬姓,出自汉朝时期句章尉检其明之后,属于避讳改姓为氏。

4、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简王熊中之后,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楚简王熊中,又称柬大王,楚惠王之子,公元前431~前408年在位。

5、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贵族简子齿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简子齿,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田乞(陈僖子)的儿子。

田乞是春秋时期(公元前547年左右)的齐国上大夫,他一共有九个儿子:田子玉、成子恒、昭子庄、简子齿、宣子来、穆子安、廪丘子意兹、芒子盈、惠子得。

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记载:“陈僖子生简子齿,为子鞅氏。”

6、源于嬴姓

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简子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赵简子,即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公元前?~458年待考,他是春秋末年晋国正卿,史称其为简襄功烈。

出自战国时期秦简公嬴悼子之后,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秦简公嬴悼子,公元前414~前400年在位,是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怀公之子,秦灵公之叔父。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简子取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简子取,是著名的晋国大夫毕万的后裔子孙。

7、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简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二十四位,但在台湾省则排名第三十二位,如今简氏人口约有六十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2%左右。简姓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三十二位。简氏出自姬姓。春秋时期,鲁国的简叔,他的后代就有以他的名字为姓的。东汉时,句章尉检其明,因避讳而改为简姓。简氏是春秋时代晋国大夫续简伯的后裔,一向以河北的范阳和涿郡为繁衍中心。如果稍加留意,当可发现自己家族的堂名不是“范阳”,就是“涿郡”。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传自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跟当时的周天子是同姓之国。

简氏的始祖既然出身于晋国的公族,追本究源,他们当然也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黄帝的苗裔了。据《姓纂》指出:“左传晋大夫狐鞠居,食采续邑,因号续简伯,汉有简卿”;《范阳简氏家谱》指出:“晋大夫狐鞠居,食邑于续,谥曰简伯。子孙因以为氏焉。考狐氏之先,出自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唐叔也”。大夫续简伯之后,晋与周为姬姓,盖后稷之子孙,而黄帝之苗裔也。其后或在范阳,或在涿郡。”不过,简氏也跟大多数著名姓氏一样,并非仅仅只有春秋时代晋国公族的一支。

另外,依照《姓范》的考证,在这个家族的众多子孙之中,也有一小部分是过去从检氏改姓而来的。《姓范》是这样说的:“有检氏避讳改为简氏者。”检氏,读音与简氏完全相同,其得姓的途径,据清代学者张澍的说法,是“当以检察得姓”,也就是他们的祖先由于曾经担任过“检察”的官,所以才“以官为氏”姓了检。至于这个姓的改姓为简,则是汉朝时候的事。当时,有一位叫作检明的人,为了避讳而改姓了音同字异的简氏,并且自此世世代代相沿相袭下去,使得简氏家族的声势为之壮大不少。

三、郡望堂号

郡望

范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魏文帝黄初七年(丙午,公元226年)改涿郡置范阳郡,其治所在蓟(今河北蓟县),其时辖地在今北京市昌平区、房山区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西晋时期改为范阳国,北魏时期复改回范阳郡。隋朝开皇初年废黜。唐朝时期的幽州范阳郡,本是幽州涿郡,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置,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又名为方镇。唐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改幽州,并兼卢龙。唐大历四年(己酉,公元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涿 郡:春秋战国时期初为燕国涿邑,秦朝时期属于上谷郡。汉高祖刘邦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设立涿郡,辖涿(今河北涿州),领二十九县,其中良乡县、西乡县和阳乡县北部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境,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博野县、涿州市一带地区。王莽时期改名为垣翰郡。东汉复名涿郡,省西乡县,仅良乡县在今北京市境。三国时期曹魏改为范阳郡。西晋时期为范阳国。十六国、北朝时期为阳范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废幽州改置涿郡,辖蓟州,故城在今北京市区西南,领九县,其中蓟、昌平、潞、良乡四县及怀戎县的东部在今北京市境。唐朝时期改涿县为范阳县,唐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年)复改范阳县为幽州。明朝时期省县入州。民国时期改为涿县。

堂号

范阳堂:以望立堂。

涿郡堂:以望立堂。

德感堂:宋朝时有简士杰任清江司礼参军。范大成请他入幕府,改任蒲圻知县。他在做县官的时候,不设科条,只重教化,百姓都不忍犯罪。后被升为贺州知州。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空姓的来源
下一篇:毋姓的来源
 
搜索
 
栏目导航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