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姓的来源

 
养姓的来源
2016-09-21 02:21:56 /故事大全

养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五。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给吴国公子掩佘、烛庸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子泰伯入吴,其后建立了吴国。吴国传至吴王僚(姬诸樊),有三个儿子,分别为公子掩佘、公子烛庸、公子光。

2、源于春秋,是神射手养由基的后代。

周代有养国,后来被楚国灭掉,春秋时为楚大夫神射手养由基的封邑。他的后代子孙有养氏和养由氏。养由基能在百步之外射穿作标记的柳叶,并曾一箭射穿七层铠甲。晋楚鄢陵之战中,楚共王左眼被晋将魏锜射中,共王叫来养由基,给他两支利箭,命他复仇,养由基一箭射死魏锜,拿着剩下的一支箭向共王复命。因此,时人称他为“养一箭”。据推测,春秋晚期桐柏地区之养国,或许是楚国在春秋中期灭了沈丘地区之养国后,由其国人所迁或楚国重建的养国,按桐柏地区在春秋晚期已然是楚国重镇来看,该养国明显是楚国的一个附庸小国。另外,在养由基的后裔子孙中,除了养氏之外,还有养由氏,后养由氏亦省文简改为单姓养氏。

3、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的养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时期有个养国,为嬴姓小国,伯爵,国君称养伯,故址在今河南省沈丘县一带。有关养国的详细情况,历史文献基本失载,仅记养国“与淮域上游的江、黄、樊等国同族,皆东夷少昊族的后裔”。据传世西周养史尊铭上的铭文记载:“养史作旅彝。”养史,即诸侯史官,说明在西周前期已立有养国并拥有自己的史官。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地区的一座春秋中期墓中曾出土一件“养伯簋”,说明此时周王室所封之养伯国尚存。此簋是养伯为其元妹外嫁所作的媵器,出自楚墓,是楚、养两国通婚之证。

4、源于子姓,出自西周时期的邓国大夫养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商族的始祖契为子姓,商高宗武丁封他的叔父曼季于曼城(今河南邓州),侯爵,史称曼侯,称曼氏;后来又改封于邓国(今河南孟县一带),世人改称其为邓侯。两周时期,邓国是周王朝南方较为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历经西周、春秋,一直延续了有六百多年,在此期间,邓国逐渐向南发展,国都迁于邓城(今湖北襄樊),史称“南阳郡邓”。

5、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梁余子养,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梁余子养,已称梁榆子养,复姓梁余(梁榆),春秋时期晋国的著名下军御。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养氏或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八十九位门阀。

三、郡望堂号

郡望

山阳郡:历史上的山阳郡有二:①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将梁国分置为山阴国,不久以后,于建元年间(公元前140~135年)汉武帝将其改为山阳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独山湖周围金乡县一带地区。②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将广陵郡分置山阳郡,治理山阳附近的地区,其时辖地在今在今江苏省清江、淮安一带。至隋朝初年,又移治到今江苏省的淮安市一带。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两国。秦朝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个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堂号

山阳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方正堂:方正是指汉代不须考试而是被选举的功名,要选品行端方,行为正直,学问又好的人。后汉养奋,博古通籍,全郡的人都很尊重他。本来是布衣,选他为“方正”。汉和帝时不是旱就是淹,养奋向皇帝说:“这是因为国家的政治有毛病,干逆了天气,阴阳不和而造成的。你要除掉一切不好的政令。”言多切宜,一时称为“名儒”。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毋姓的来源
下一篇:鞠姓的来源
 
搜索
 
栏目导航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