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姓的来源

 
伯姓的来源
2016-09-21 02:27:56 /故事大全

伯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九。

1、源于嬴姓,出自夏王朝初年东夷族伯益,属于以先祖名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记载:伯氏出自嬴姓,伯益之后。伯益,亦称柏翳、大费,本是黄帝的后裔,在舜帝执政时期出任东夷部族联盟的首领,他以调驯鸟兽出名,受赐“嬴”姓,故伯益也是嬴姓的祖先,其后代中有嬴政,即秦始皇。伯益曾辅佐大禹治水,立有大功。大禹得位后,曾想让位给伯益,伯益却推辞不受,还躲避到箕山之阳。夏禹在后继无人的无奈情况下,才把天下传给自己的儿子启,结束了历来的禅让制度。后来,夏启担心伯益会夺取自己的王位,因此杀死了伯益,建立起“王天下”的夏王朝,中国正式进入奴隶制社会。

2、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裔孤竹国王子墨胎允(伯夷),属于以先祖排行称谓为氏。

相传,伯夷之父叫初,为孤竹国君。其父逝世前曾遗命其弟叔齐为孤竹国君,而叔齐却要让给兄长伯夷,伯夷就避而遁去。叔齐亦不自立,干脆弃位,往归西伯侯姬昌(周文王)。伯夷的名字叫墨胎允,叔齐名字叫作墨胎智,孤竹国君主世家皆墨胎氏,亦称墨台氏。到了周武王姬发出兵伐商纣之际,这兄弟两人却出来叩马阻谏,认为以下伐上是为不仁。及至周武王灭殷商之后,伯夷、叔齐二人“耻食周粟”,而隐于首阳山(今河南偃师),仅采薇(大巢菜、野豌豆,或通称能食的野菜)而食。当时有个妇人就指着他们吃的薇讥笑于二人:“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愤,遂绝食而死,被其他人葬于首阳山(今河南堰师)。历代王朝对伯夷、叔齐二人推崇备至,称其二人为“二贤人”、“二君子”,目的是要让臣子忠实于王朝。后来唐朝时期的大儒韩愈、柳宗元都曾撰文称颂。在中国历史上,惟独西汉武帝时期的太中大夫东方朔对其不以为然。东方朔认为这两人是“古之愚夫”,指出“贤者居世,与之推移,不凝滞于物。”即说这二人固守灭亡的事物而不变,算得什么贤人?

3、源于荀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荀林父,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荀林父,字伯,世称荀伯,春秋中期晋国正卿,中军元帅,名将。荀林父后来因出任中行之将,故以中行为号,亦称中行伯、中行桓子。荀林父活动在晋文公姬重耳、晋襄公姬欢、晋灵公姬夷皋、晋成公姬绥、晋景公姬獳(姬孺)时期(公元前636~前581年),为五朝重臣。荀林父之父亦为大夫,为晋文公执政时期的上卿赵盾属下,事迹不详待考。在晋文公建立霸业的事业中,荀林父即崭露头角,周襄王姬郑十九年(晋文公三年,公元前633年),著名的“城濮之战”前,荀林父担任晋文公的御戎(驾驶国君戎车之战将)。周襄王二十年(晋文公四年,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作三行(三支步兵队伍)以御狄”,荀林父就担任了中行即中军的主将。其后,荀林父历任上军佐、中军佐,至晋景公执政时期出任中军元帅,主持国政。

4、出自伯字开头的双字复姓所简改。

在中国早期的历史上,有许多以伯开头的双字复姓,如伯成氏、伯皇氏、伯常氏等,宋朝更有女真族的伯德氏出现,这些复姓后来很少能够见到,极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后人将姓简化成了单姓的伯氏,形成另一支伯姓。

5、源于柏皇氏,出自远古时代东方部族的首领柏芝,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相传远古时代有柏皇氏,是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芝,因为以柏木为图腾,所以称为柏芝。据说,柏芝曾担任伏羲氏的助手,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民众而无所求,所以深得百姓们的拥戴,被尊为皇柏,称柏皇氏。柏皇氏是华夏古老的一个群族,在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

6、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大宗伯,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大宗伯,是西周时期的官职称谓,职掌春官府司,源起于远古黄帝时期的神职祭司,主祀天神地祗人鬼之事。黄帝时期,神事与民事被明确区分开来,从事神事者称“巫”、“觋”,以其职掌则又分“宗”、“祝”,专职主持五礼。在远古至商贾漫长历史阶段中,在五礼之中将首位之礼称吉礼,亦称冠礼,即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主官即主持之人称“宗”,属下官吏皆称“祝”。这种官称历尧、舜、禹至夏、商、周,一脉相承。由于“宗”是由氏族中最为德高年长者担任,因称“宗伯”,至西周时期确称之为“大宗伯”,掌礼制,爵为卿。

7、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末期楚国术士南公,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指出:“南公氏、南伯氏,同称之别也。”在史籍《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南公,亦称南伯,因居于楚国的南公邑(今河南周口淮阳,一说江苏泰安)而得名。南伯是当时最有名的楚国阴阳学家,也就是著名的术士,以观天象、卜阴阳、相面而专长。他在秦王朝最兴盛的时候就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南伯指得是楚国的昭、屈、景三大姓的后代族人。秦始皇灭楚国,其芈姓熊氏君族虽衰没,但其他的豪族大姓依然具有相当的实力,其中的项、刘、陈三氏中的项羽、刘邦、陈胜后来果然起兵反秦,最终灭了秦王朝。后世人以南公之语精简为“亡秦三户”,用于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8、汉化改姓为氏

源于蒙古族

源于回

源于满族

源于锡伯族

9、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的贵族爵位,属于以官爵称谓为氏。

伯,是西周时期的官爵称谓。西周时期的贵族爵位承袭殷商时期的爵称:公、侯、伯、子、男,其中的伯爵位列第三等。到后来西方欧洲国家中出现五级爵称制,则要比中国晚两千余年之久。西周时期,周公旦设有九伯爵官制:“九伯者,九州、岛有十八伯,各得九伯,故云九伯也。”中国古代将中原大地分为九州,华夏居中,九位伯爵分居职掌九州,九州之外的所有地方,不论海内海外,皆称九岛,亦分封九位伯爵职掌之。这说明在实际上,周王室共有十八位伯爵。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伯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七百八十三位,望族出河东郡。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风俗通》载:“嬴姓,伯益之后,太宰嚭,字子余,姓伯氏,州犁之子,为吴太宰。”“伯”字,在古代是老大的意思,因此古代兄弟中老大名字中常有伯字,兄弟多以伯、仲、叔、季等来表示相传如嬴姓的祖先禹臣伯益。商朝末年的名士伯夷等,他们的后代中都有以祖先名字中的“伯”字作为姓氏,称为伯氏。春秋时,齐、晋、郑、宋、鲁等国公族名仕的后人里均出现了“伯”氏。另有一说,远古时有“柏”氏,后讹传为“伯”氏,而形成了另一支伯氏。此外,在中国早期的历史上,有许多以伯开头的双字复姓,如伯成氏、伯皇氏、伯常氏等,宋朝更有女真族的伯德氏出现,这些复姓后来很少能够见到,极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后人将姓简化成了单姓的伯氏。伯姓望出河东郡(今山西省黄河以东一带地区)。

三、郡望堂号

郡望

河东郡:①指今山西省。②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③唐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蒲州,节度使治太原(今太原市西南)。④宋有河东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市),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金分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治平阳(今临汾),北路治太原府。

堂号

河东堂:以望立堂。

伯益堂:古有个贤人叫伯益,他就是伯姓的始祖。舜时任东夷部族首领,曾佐禹治水,立有大功。禹得位后,曾想让位给伯益。伯益推辞不受,躲避到箕山之阳。故伯氏后人以“伯益”作为伯姓的堂号。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丰姓的来源
下一篇:赏姓的来源
 
搜索
 
栏目导航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