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姓的来源

 
西门姓的来源
2016-09-21 02:34:33 /故事大全

西门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四。

1、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居住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郑大夫居西门,因氏焉。”

春秋时期,郑国有个大夫居住在郑国都城(今河南新郑)的西门,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居地名称为姓氏,称西门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西氏、门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2、源于姜姓,出自战国时期齐国有大夫居住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大夫居于城池的西门,其子孙也有以西门为姓氏者,称西门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西氏、门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3、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魏国官吏西门豹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据史籍《姓苑》记载:“西门豹之后,改为西门氏。”战国时期,魏国在魏文侯魏斯执政时期(公元前446~前396年在位),属下有一个大夫叫“豹”,是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他曾立下赫赫战功,赐居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的西门,因称西门豹。后出任邺县令尹(今河北临漳邺镇,一说今河南安阳北十八公里处)。

4、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卫国大夫石厚居住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石厚,是春秋时期的卫国大夫,是姬州吁的心腹臣子,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卫州吁之乱”的核心人物。春秋早期,卫国第十一代君主卫庄公姬扬有三个儿子:长子姬完、次子姬晋,三子姬州吁。

周桓王二年(卫宣公姬晋元年,陈桓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18年),当姬州吁与石厚二人一到陈国后,陈桓公当即拘留了二人,然后将姬州吁关押在濮城(今河南濮阳旧濮城),将石厚关在陈国国都,使他俩不能稍通音信。之后,陈桓公通知卫国诸臣,石碏即派右宰为使臣至陈国,下令其在濮城诛杀了姬州吁,又令自己的家宰獳羊肩杀掉亲生儿子石厚,为卫国除掉了二害。之后,再去邢国迎回公子晋为卫国君主,是为卫宣公。左丘明在撰写这段历史时感叹道:“石碏,纯臣也……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二、迁徙分布,聚集地

西门氏复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多源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没有,望族出梁郡、魏郡。西门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郑大夫居西门,因氏焉”由此可知,春秋时代的郑国有一位大夫居住于西门,其后,就以西门为姓,称西门氏。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郑国位于今陕西省和华县东南一带。望族居梁郡(今河南商丘县南一带)、魏郡(汉高帝初置。相当于今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

如今在北京、上海、山东等地,还有极少数量的西门氏族人零星分布。

三、郡望堂号

郡望

梁郡:亦称梁国、梁国郡,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北魏时期又回故治,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后曾以宋州为梁郡。唐朝时期为睢阳郡。

魏郡:秦、汉之际刘邦置郡,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其时辖地跨今冀、鲁、豫三省之界。五胡十六国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北部内黄县、临漳县、浚县、河北省大名县、魏县、成安县、山东省冠县之间一带地区。北周末年迁治到安阳。隋朝时期改为相州魏郡。唐朝时期改为为相州邺郡(今河南安阳),而魏郡之名则移给魏州。

堂号

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梁国堂。

魏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临漳堂。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东门姓的来源
下一篇:第五姓的来源
 
搜索
 
栏目导航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