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日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十几年的“蜜月期”后,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逐渐转冷。而中国的影视作品中,日本人的形象也随着两国关系的转冷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尽管这段历史到现在也不过20年左右,却经历了几番转变。随着2012年“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的爆发,两国关系陷入冰点。
“一个三岁的男孩指着南京遇难者骷髅问妈妈:‘是谁把他吃啦?’‘是被日本人杀死了。’‘日本人为什么杀他?’‘这是以前在欺负中国。’‘现在还欺负中国吗?’‘你要记住这里的事情,好好学习,中国就不会被欺负……’”⑧
此外,在这几年中,几位中国最知名的大导演都拍摄了有关日本的影片。2008年,陈凯歌的《梅兰芳》上映,片中的日本军官想让黎明饰演的梅兰芳为他表演,梅兰芳蓄须明志。这段情节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影片对日本军官并无鄙视之意,还对他的艺术修养有一定的肯定。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于2011年上映,影片中日本军官想让10几个女孩子去给军部的官兵演唱(其实是“慰安”),女孩们誓死不愿。这个情节中,日本人是道貌岸然的恶魔,但起码外表是举止文雅,对艺术有一定造诣,更接近历史上真实的日本人。
作为观众来讲,可恨而聪明的(伪)君子形象可能更令人信服:我们被这样的人打了八年,还能说得过去;如果被那么弱智的人压迫了八年,那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呢?
四、2012至今 “抗日神剧”时期:砸日本车与手撕鬼子
2012年以来,由于钓鱼岛问题的不断升级,中日两国关系再度降至冰点。2013年,二度担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打破了此前七年首相不参拜的规律。中国国内的反日声浪再起,由反日游行逐渐演变为“砸日本车”等恶性事件。在影视方面,日本人重又成为弱智愚蠢的形象,甚至能被民兵战士两手撕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