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军和起义军实力相当,两军对峙,谁也不打谁,战事陷入了僵局。某天半夜,天空中出现了一道亮光,照得夜空如昼。起义军的士兵大多都是边区少数民族,没接受过科普教育,认为天象大乱,是兵败的前兆,瞬间军心大乱。战局瞬息万变,董卓没有放过这一闪而逝的战机,带兵杀了起义军一个措手不及。起义军本来就是一群乡镇民兵,没有太多的军事素养,混乱之中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一路退至榆中。
这一战,董卓的同事损兵折将,上司兵败被革职回乡,相较之下,董卓不但把起义军打回了老家,而且带领部队全身而退。朝廷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上一致通过提拔他为省部级干部(邰乡侯)。
董卓生下来就是打仗的料,而且专打从前和他称兄道弟的羌人。公元186年,羌人又在首领韩遂的带领下起义,10万人马围攻陇西,更糟糕的是太守叛变,紧接着凉州的司马也叛变,几股势力汇在一起组成了联军,势不可当。董卓又出马了,刚开始,起义军和董卓小打小闹干了几仗,谁也没占着便宜,董卓犯了难。这边董卓挠得头发掉了一地,那边起义军内部一不小心就起了内讧,几位首领之间为了争权夺利,互相拿着刀往死里剁,结局很简单,董卓又把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
董卓的功劳簿越写越厚,手下将士也越来越多,大有一呼百应的态势。每天汉灵帝一想到董卓,晚上就会有些轻微失眠,一连失眠了好些天,最后决定平级调动董卓去担任皇家轻工业制造部部长(少府),董卓不答应。他给刘老板写了一封信:自己没啥文化,去搞制造实在是专业不对口,我这人就只能带兵打仗,再说那些将士们跟自己在一起待久了,有了感情,他们愿意在自己的带领下继续为国效力,所以,这个部长自己就不去上任了,我还是继续在边疆帮你打羌人吧。
这时候的董卓已不是从前那个担任团长的董卓了,那时候,他还羽翼未丰,打个败仗就被朝廷扫地出门。现在的董卓,不但手握重兵,更关键的是手下有一帮忠心耿耿的将士,所以,动他不得,惹毛了他,说不定就反了。再说了,这董卓打羌人也打出了心得,他要是走了,羌人来了,谁能够hold住?所以,董卓不愿意交出兵权,朝廷也没敢给他来个警告处分。
总理做下的狗血事件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由少帝刘辩顶职,朝廷的皇族势力与宦官势力为了争夺权力正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刘辩的舅舅何进秘密联系董卓,许以好处要其帮忙诛杀宦官。但董卓还没到京城,何进却被人杀了,而且宦官还挟持刘辩和他的弟弟刘协一起逃到了小平津。董卓带兵前去救主,但刘辩实在太软蛋,吓得语无伦次,哭得一塌糊涂,反而是比他小五岁的刘协显现出了王者的风范。再加上刘协是董太后的养子,而董太后又被董卓一直在心里认为是同族姐妹,所以董卓的心里起了废刘辩、拥立刘协为皇帝的念头。
董卓进入京城以后,首先接管了何进的部队,接着又杀死了京城卫戍区司令,吞并了他的部属。此时,董卓的军队空前壮大,已发展到了足以左右朝政的地步。他胁迫朝廷撤掉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司空)刘弘,由自己取而代之。
“野史正说”(yeshizhengshuo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