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得到历代文人的尊敬。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是把他捧上了神坛,在作者的笔下,诸葛亮知天文而晓地理、知政事而通谋略,人品高洁、智慧超群。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又是怎样的呢?
诸葛亮匡扶汉室,效忠竭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给后世留下极好的形象。然而,任何人都有不足之处,诸葛亮也不例外,尽管他十分重视人才,发现、栽培和提拔了蒋琬、费袆、姜维等文臣武将,但同时也压制、埋没以致迫害了一些旷世之才。
蜀中的彭羕是个经天纬地的人物,庞统极力向刘备推荐。经过交谈,刘备叹服不已,认为他可与诸葛亮“齐足并躯”,立即请他“指授诸将”。突然冒出此人,诸葛亮竟然吃起醋来,他“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背后则在刘备面前打小报告,说彭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刘备对他自然听信,于是很快疏远了彭羕,将其贬官到了外郡。彭羕无故被贬,不免发点牢骚,于是又被抓住小辫子砍了头。
诸葛亮排挤打击的人才还有一些。蜀汉最后弄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地步,恐怕与诸葛亮有嫉贤妒能一面不无关系。
虽然诸葛亮也有缺点,但是瑕不掩瑜,他的功绩依然让人尊敬。这或许就是历代文人愿意去美化他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