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香会达到了一个冲突的高点,会场人潮汹涌,几乎挤不进去。”坐在香格里拉酒店大堂,马来西亚学者胡逸山今年显得相当轻松。胡逸山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不会再那样激烈了,谁都没有得到好处。”他表示:“香会是多边对话平台,但坦白说,现在已经演变成中美间在本地区的一个非正式机制。香会有双边会谈、军火买卖,但主会场几乎全部围绕中美安全实力与承诺展开,中美关系已经成为香会的主轴。”胡逸山认为,这是地区的现实状态。会场内外,没有人说期待中美发生“肢体冲突”,却又在提问等环节适时挑衅,试图从两个大国对彼此更明确的表态中捕捉底线、摸索空间。
香会看出美国对华政策摇摆性
一位连续参加过四次香会的中方代表认为,中国块头大,周边有疑虑,有关中国和南海问题成为香会主题很正常,但像吵架一样“美国指责中国,中国反击美国”的局面在这次会议上不多见。卡特香会前的表态很强硬,但会议期间相对温和,“能感觉到美国人心里不舒服,但对中国又好像无计可施”。
对中美“对撞”的预期则在第二天上午逐渐降温。香会首场全体会议,历来是美国防长专场。媒体工作间有限的座位清晨一开门就被抢空,演讲还未开始,就能听到一阵阵敲击键盘的声音。在胡逸山看来:“连续四届香会,美国换了三任防长。2011年的帕内塔讲话比较有方法,但能嗅到他任期将至那种感觉。过一年换哈格尔,讲话不但引起中方不满,他对美国重返亚太具体措施的阐释也让其他国家不太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