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公开发表了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里面没有谈到天皇制的问题。8月10日,天皇做出“圣断”,决定向盟国表示可接受《波茨坦公告》,不过却在最后加上一项要求──“附以一项谅解:上述宣言并不包含任何要求有损天皇陛下为至高统治者之皇权”。日本的态度很明确,投降的前提是“不改变天皇统治大权”,这其实正是美国方面在5月间传达的条件。
战后日本进步史学家井上清在《天皇的战争责任》一书中曾这样概括说:“日本投降实际上是以天皇为首的上层在人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同美国进行的一场交易。”
日本天皇“八一五”《诏书》的性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应引起重视、有必要弄清楚的问题。国内对该诏书的叫法不尽相同,如“停战”“终战”“投降”,但是几种叫法都一样地把诏书的内容性质概括为“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种概括很不准确,模糊了《诏书》内容的实质,还麻痹着国人对日本法西斯侵略哲学的警觉。《诏书》的实质是:护皇应变、颂扬侵略、谋图军国之再起。
这篇《诏书》不说“投降”,连“战败”也不说,只说采取非常措施“收拾时局”。《诏书》“死不认输”的逻辑是:之所以现在投降,并非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战败,而是因为预见到“如仍继续交战,不仅终将招致我民族之灭亡,且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按此解释,天皇是为了挽救人类之文明而接受《波茨坦公告》,并未公开承认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