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牧野之战的真正史实 出土的大量武器让人惊呆!

 
揭秘牧野之战的真正史实 出土的大量武器让人惊呆!
2016-12-13 12:33:42 /故事大全

牧野之战,是中国商朝时的一个重大的战争。牧野之战,之所以能被载入史册,皆因它的精密策划和暴力行为。历史上的牧野之战,是不是真的像一般的史书所说呢?今天,小编搜集了相关牧野之战的记录,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次带来的牧野之战材料,还包含了大量最新出土的文物。

公元前1122年的某一天,周武王姬发正率兵行进在前往盟津(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的路上,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据说他打算从那里渡过黄河,与各地赶来的诸侯会师,然后一路东进,到商都朝歌讨伐商纣王子受辛。大军浩浩荡荡,其中一辆车上还载着姬发之父姬昌的牌位。这时候,两个老头忽然出现,拦住了姬发的马。

他们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饿死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也就是牧野之战中的主角。两兄弟本是辽西孤竹国君之子,因不愿继承王位而逃到周地。此刻在姬发的马前,他们发出了如下质问:“父死不葬,反而大兴刀兵,算是孝么?以臣弑君,称得上仁么?”

伯夷、叔齐没能阻挡住周师东进的步伐。两年后,姬发在商郊牧野大败商军,商纣王子受辛鹿台自焚,有国662年的殷商灭亡。姬发得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周。伯夷、叔齐耻之,隐遁到首阳山中,采薇为食,最后饿死在那里。

《史记·伯夷列传》中记载牧野之战,司马迁困惑不解地问道: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伯夷、叔齐品行如此高洁,却终于饿死,难道他们不是善人?表面上,司马迁在探讨伯夷、叔齐的命运,实际上却是在质疑“天道”这个宏大而虚幻的词:倘若真有所谓天道,那么这样的天道是好还是坏呢?

牧野之战事实果真如此么?

牧野之战前传:一声叹息的前因后果

《诗经·颂·维天之命》是一首祭告周文王姬昌的古诗,诗中首先赞颂了天命的永恒至美和文王的盛德,然后郑重表态,要顺从文王之道,子子孙孙无穷已地传承下去。

从战争形势图中可以看出,盟津距离商属地很近,而姬发观兵盟津之后却安然而返,实因周人的控制区域已经大大逼近商属地。

在《诗经》中,有大量歌颂周人先祖及历代周王的作品,几乎可以连缀而成周人的发迹、兴亡史。事实上,司马迁《史记·周本纪》的许多资料即来源于《诗经》。

牧野之战中,商王朝可能也觉得周人有弑君嫌疑,而且子武乙狩猎河渭,本来就有耀兵示威及观察周人实力的目的。因此,第二十九任帝子太丁即位不久就开始对周人采取行动。他先是封姬季历为西伯,使之成为事实上的臣属,然后又在姬季历朝商之际,将他扣留起来,最终将其杀掉。这应该是周人与商王朝之间第一次交锋。

姬季历死后,其子姬昌成为周人的领袖。姬昌就是周文王,中国历史上一个被称为完美无缺的人,后世儒家更是将其推上神坛,称之为圣人。每逢乱世,儒生们就不由自主地回望文王的盛德,慨叹世风日下,今不如昔。《史记·周世家》说姬昌继承周人先贤的大业,施行仁义,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于是天下贤人犹如百川归海,都投奔了姬昌。伯夷、叔齐也是在逃亡路上听说姬昌“善养老”而跑到周地的。

与周地一派“和谐”气象不同,商王朝的宫廷里正“折腾”得一塌糊涂。第三十一任帝子受辛酒池肉林、荒淫无度,加之美女妲己乱政,朝野上下怨声载道。西伯姬昌在西方招贤纳士扩充兵马的事情也渐渐传到了商都朝歌。崇侯虎向子受辛进言说:姬昌积善累德,诸侯都投靠了他,大王您可要当心啊。

此时,姬昌已是子受辛重臣,与九侯、鄂侯同为商王朝“三公”,位高权重。子受辛虽然怀疑姬昌图谋不轨,有心将其除掉,但又不能不有所忌惮—他需要一个借口,而这个借口也适时出现: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献给子受辛作了妃子,但她因不喜欢宫中的淫乱而惹恼了子受辛,于是被杀;子受辛不依不饶,又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不满,据理力争,结果也被制成了肉干。三公已去两公,而且全部遭受酷刑而死,姬昌不由一声叹息。《史记》没有记载姬昌的这声叹息是在周地还是朝歌发出,但它却被崇侯虎“听”到了,并上报到子受辛那里。公元前1144年,凭着这“一声叹息”,子受辛将姬昌囚禁于羑(yǒu)里,他没有立即置姬昌于死地,这为历史的演进埋下了一个大大的伏笔。

牧野之战经过——观兵盟津:吉兆下的半途而废

“圣人”姬昌大约在公元前1135年(年份有争议)去世,他的儿子姬发进入历史的叙事,后世称之为“武王”。《诗经》“下武”篇在歌颂姬发时说,这个集万民爱戴于一身的人,上应天命,下顺祖德,终于夺取了天下。

商纣王子受辛,一直以一个沉湎酒色的荒淫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历史观念中。清代光绪年间,官方组织为儒家经典《尚书》配绘插图,集成《钦定书经图说》,其中的商纣王理所当然地以此形象出现:与妲己共坐鹿台之上,终日饮酒享乐。

这个戏剧化的结局令人十分困惑,因为笃信天命的周人不仅违背了天意,还把“八百诸侯”置于危险境地。这些蕞尔小国远道而来,其举动本身就属叛商之举,这一消息若被子受辛获知,以商王朝的军事实力,一一击破他们应该不在话下。那么,姬发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历史学家钱穆推测牧野之战的发起有两点原因,一是商王朝还有箕子、比干等贤人在朝辅政,人心未散;二是伯夷、叔齐拦路叩马所说的那段话,可能也代表了一部分民众的心理。姬发考虑到这两点,觉得没有十足把握取胜,因此退兵。

事实上,在《史记·周本纪》中,关于这次劳师远征,司马迁根本没有提及“牧野之战”,而是使用了一个比较奇怪的词“观兵”。“观兵”一词在古代史籍中并不少见,《左传·僖公四年》中说:“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海而归,其可也。”《国语·周语上》也有“先王耀德而不观兵”的记载。这里的“观兵”即显耀武力的意思。姬发“东观兵”同样是耀武,并试探商的戒备心,但可能还有借机观察“八百诸侯”的意图。而这两个目的他都达到了。

“观兵”一词隐含着姬发此行的全部目的。

牧野之战的确切年代,司马迁没有记载,只说是“九年”,这给后来的史学家制造了很大的麻烦。综合各方观点来看牧野之战的发起,应该在公元前1124年。

远处山头为河南省淇县最高的山,当地人称之为纣王寨,据说早年上面还有大量古代建筑遗址,都是牧野之战的遗址。也有人说当年纣王在此山上藏粮食。

其实,姬发那么大张旗鼓地发动牧野之战,消息早已传入朝歌。子受辛的老哥微子数次进谏,子受辛不予理睬,微子只能一声长叹。子受辛的叔父比干冒死强谏,结果子受辛大怒:“你还以为自己是圣人!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让我看看你有几窍。”—另有一种说法是,妲己见比干三天三夜不走,心生厌恨,就向子受辛提出要看比干的心。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