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基督教徒为何要净化灵魂读圣经?

 
揭秘:基督教徒为何要净化灵魂读圣经?
2017-05-26 08:38:58 /故事大全

揭秘:基督教徒为何要净化灵魂读圣经?是最新的奇闻异事,适合希望轻松生活、快乐工作的人阅读。

圣经的意义不简单,随是千年前写的,但意义深远,圣经融入了人的一生要经历的,也是宇宙要经历的过程。所以若能常读圣经,可使我们的心灵日趋圣善、日趋光明、日趋净化。

很多朋友对读圣经都感到不解,都用猜疑、疑惑,反正是一种异样的眼神,审视,甚至还认为道德伦丧。而这其实是他们对于圣经不甚了解,或者说了解不透,只能肤浅看作是一种宗教,认为和他们的生活,至少和他们认为正常的生活所格格不入的一种事物。我想大多数人又象他们一样。

诚然圣经是宗教经典,但又不全是宗教,它包含了文学、哲学、法治等诸多方面知识。《圣经》拥有一代又一代千千万万的读者,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籍。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我想《圣经》就是那最为坚实的基石。

我们不能要求世界大同,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和自己一样,有一样的爱好、志向、世界观,但我们并不能丧失求知的欲望,不能因为它具有宗教色彩就不去理会它。况且读圣经,也不等于信教。即使有宗教信仰也不是坏事,宗教信仰不是道德伦丧,相反没有信仰的人可能有道德缺陷。所以,至少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文学作品来欣赏,当知识来获取。我们可以不去信仰它,但并不能代表我们不应该知道它,不能把信仰问题做为我们无知的理由。

再退一步说,你可以无知,但你不能让别人也无知。圣经》是基督教经典,又称《旧新约全书》。《旧约》是犹太教经典,犹太人认为其记载了上帝与世人所订的“契约”,让犹太人永守其“约”;“新约”是耶稣与世人重新订立的,于是把以前订的叫“旧约”,这就是书名的来历。

基督教在西方成了统治性的宗教之后,《圣经》拥有了一代又一代千千万万的读者,这部书发行量古往今来首屈一指,这部书的影响,无与伦比。希伯来的宗教、希腊的哲学、罗马的法治是西方文明的三大支柱,《圣经》占到了一半。《旧约》是希伯来宗教的代表,而《新约》的神学思想是在希腊哲学的影响之下形成的。这部书还会被读下去,因为世界上有苦难,就会有宗教,就有人读《圣经》。

《圣经》在西方,每个家庭至少都会有一本,基督徒读它,信它,就如同我们中国人读《四书》《五经》一样。它对于道德理念的形成,行为准则的确立,处世习惯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至今在有些国家和地区,起誓前还要新吻一下《圣经》。

正因为《圣经》对人的思想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艺术家们往往从《圣经》里选材来创作作品,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中也会用上《圣经》里的典故和箴言。人们在生活中也往往用《圣经》里的话激励自己克服暂的困难。

《圣经》在文学上也有极高的成就,它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几乎是欧洲每一种民族语言的第一个范本。英国学者麦考利说过:“假使所有用英文写的作品都毁灭了,只剩下英文《圣经》这一部书,那么这部书自己就足以把英文里全部的美与力量都显示出来。”

还有一点,古犹太人的王国灭亡以后,犹太人流落世界各地,他们就是凭着手中的《旧约》及对它坚定的信仰,顽强地保留自己的种族和文化;又凭着这种信仰,在亡国1000多年后,重新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国家,这就是以色列。

圣经的意义与价值

圣经作为人生指南,是无与论比的。藉着相信,它赐你绝对的平安,和对未来坚定的盼望。它解决了生命与命运的大问题,激励人度一个洁净的、忍耐的和完全的人生。它使上帝的爱和乐意行善的愿望充满你的心。这对今世和在天家都是有用的预备。圣经记述了为赎回生命所付的代价,教导人认识生命的价值。

圣经是使人明白战胜罪恶的唯一方法,并且展示了唯一完美的道德规范。圣经告知了未来和迎见未来的必要准备。圣经使我们勇于坚持正义,并扶助在患难困苦中的人。圣经照亮了死荫的幽谷,将永恒的生命指点给人。圣经引人归向上帝和基督,因为认识上帝和基督就是永生。简言之,圣经是一本与我们生死相依的书。

一位德国哲学家说过:“圣经是一个知识的海,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一个大海里得到他所需要的;无论你汲取多少,它是不会被汲尽的。”由此可见圣经就是怎样的一个宝藏!事实上,圣经不论在文学、历史、教育、伦理、社会和宗教等各方面,它的不朽价值都是无与伦比的。的确,圣经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限宝藏,适合于任何人。所以若能常读圣经,可使我们的心灵日趋圣善、日趋光明、日趋净化。因此,每个基督徒都应常读圣经、熟读圣。

以上就是揭秘:基督教徒为何要净化灵魂读圣经?的所有内容了,还想看更多奇闻异事,请订阅故事大全微信订阅号:gsjx365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