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哥自己缓了一会儿 抬头往假人的方向看了一眼 蹦起来大骂
你们四个就坏吧
还瞎吵吵瞎嚷嚷吓唬我!
我就知道你们成心的!】
因为章1章2的反应是一致的,而且这种反应,同时适用于“看到空房间”和“看到镜子”两种情形。
理完了这个思路,我开始把思考重心由纠结“为什么章1章2看到的不同”,转移到“为什么 段 和章 看到的不一样”上来。
戴眼罩,进房间,没看到假人,出来以后发现壁画变了,和同事分开以后自己被困了,就目前而言,这几点,我和章是一致的。
冲突在于段看到的是空房间,章看到的是镜子;
同时,我被困得位置没有章1,但是章2却来到了我这里。
今天更新奉上。
作者的话:
剧情进行的很慢你会发现往往几千字的篇幅下来故事中的人物可能连动都没动弹。
我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真正具有恐怖和惊悚效果的作品,应该让人在细思之下感到背冒冷汗,即使是在盛夏焦阳也能从文字里读出感觉,而且具有这样特点的文章,往往是想象力、理解力越强的人越能感受到它的吓人之处。
今天和一个在看我帖子的朋友聊了一些观点。
一些共鸣之处给鬼话的同好们分享:
欧美版的恐怖片,往往是诸多血腥元素,而日系的恐怖片,更强调的是一种氛围。而且,后者,更能深入挖掘人们的恐惧。
电锯惊魂你看第二次时还会惴惴不安吗?迷雾里突然伸进门把人卷走的大触须你第二次看时有了心理预期还会那么害怕吗?
但是,山村贞子指甲扣在井壁脱落,被丈夫藏尸屋顶的伽椰子在行凶杀人之时“裹着塑料布的重物掉落地板”的声音,不管你看几次,都会体会到那种恐惧。
文字故事,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