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视角:我伴随改革成长的三十年(绝非戏说)(一)
一九七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万象更新,我的父母可能觉得这时候的环境。适合孩子的成长,于是:
一九七九年的六月,我出生了,出生的时候六斤六两,长辈都说,这孩子有福气,会一生顺利的。
我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那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了,只是不那么紧,我的同学中一半都不是独生子女。我是城市中第一批喝牛奶的孩子,小时候,最喜欢吃计花鱼(学名叫鲫鱼),那鱼很贵,但是父母舍得,这也对我的人生有重大影响,后文再说。
一九八五年,我上学了,年龄不足 ,不得不曲线就学,到了一个偏僻的学校先读,但我不算娇气,都是自己上学放学,这在今天似乎不可思议。年轻父母也绝不放心,也许那时严打过了,社会治安非常好吧。
八十年代是电影的黄金时代,最主要的娱乐,我看的第一部电影,也是那个电影院放得第一部电影,《彭总扶我上战马》,现在这个电影院改造成舞厅了,我们的市区只剩下两个电影院了。
八十年代开始有了电视,因为有的人家不多,大家都喜欢聚到有电视的人家玩,最受欢迎的电视剧肯定是《射雕英雄传》。
本身这部电视剧场面宏大,明星众多,是难得的经典之外,和以前大家从没有看过那么轻松愉快的片子也有关系,后来我们交流,无数人家的外围墙被挤来看《射雕》的人挤塌了,甚至放《射雕》的时候,电影院一个人也没有,后来的结局很搞笑,但在那个时代也无可厚非。市政府下文,由于这片子太红了,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故停止播放。但人们不死心,甚至流传在半夜播放,我也傻傻得等过。
那个时代是计划经济,什么东西都凭票,粮票我还有印象,我妈老说。我吃得多,规定的定额粮食不够吃,只有花钱买黑市,我很自责,多年后才知道,基本上都不够吃。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成了顺口溜。我叔叔老说他曾经半夜排队买豆腐,还没有买到,我总当笑话给同事讲。老同志们居然都有这经历。
八十年代的学生对有个名词特别熟悉――“科大少年班”,大家对神童顶礼膜拜,虽然现在公认拔苗助长不符合规律。
一九九零年,亚运会开了,亚运圣火传到了我们城市,其实也就是一晃而过,亚运开幕那天,我们放了半天假,给我们观看开幕式,那年的世界杯,我喜欢上了大难不死的阿根廷,记住了神奇的门将戈耶切亚,也开始喜欢足球。
那年,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风靡,据说很少有人看了不掉泪,我却是其中一个,直到最近的二十年,我主动掉泪只有一次,就是奶奶的去世。(成绩不好挨打的哭不算)。
一九九三年,几乎十亿以上的中国人都被萨马兰奇忽悠了,他的一句感谢北京,多少人高兴了几秒钟,。,萨马兰奇把其他几个名字读出来后,大家都迷惑了,敢情外国人也会客套啊。听到读出悉尼的时候,相信每个中国人都无比郁闷,后来才知道最可恶是韩国人,为了跆拳道可以进奥运会,把中国人出卖了。胜负其实就在那一票。
一九九四年,我十五周岁,那年是第十五届世界杯足球赛,也是第十五届丰田杯足球赛,。今天的球迷,高水平的足球联赛看的多了,当年的丰田杯可是不多直播的足球大餐,在十二月的一个周末,有欧洲俱乐部的冠军对阵南美俱乐部的冠军,我们上学时,还经常惦记着早点下课去看球,开明的老师就早点下课了,效率是最重要的东西。
那年,中国开始了甲A联赛,盛况空前,我现在还记得一个叫瓦洛嘉的申花队前锋,现在看来,他只会门前捡漏,水平很一般。昙花一现,但那时却是多少人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