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控制欲、暴躁、自尊心强其实是在把早年对父母的恨和不满转移到了当前的关系里。
他们想要,但是不相信会被满足。
他们想要,也没有办法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
结果就是重要的他人听不懂内在需求。只能听到被恐吓被控制被要挟,他人没有学过心理学,也没有办法识别他们的需求,就被吓得冷战了、躲起来了、或者反抗了。
然后要强的人体验到了又一次被拒绝,又一次被忽视,不被满足,早年这些被拒绝的经验就又一次被激活。所以他就更加的暴躁和控制。一方面在泄恨,一方面在更强度的索取。
表现出来,就是和当年控制自己的父母一模一样。所以说,我们长大后,终究会再次成为我们当年的父母。
其实当年他们,也是太缺了,才用这种方式问我们要。
03
如果你愿意发展出能力来,看到自己的需求,你就可以一致性表达了:
此刻,我很想要你给我些关注、宠爱、尊重。我很需要你。但我没有办法低下头来。
而不是再用反向表达的方式,用威胁的方式,来让对方听懂你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需求。
如果你有能力看到对方的需求,你就可以找他核对或者满足他了:
他只是太需要你的宠爱了,此刻他太匮乏太害怕太依赖了,并非要对你暴怒或控制,这是他早年的缺失。虽然不是你导致的,但你就是他最爱的人呀。你要不要替他还债呢?
婚姻,就是他早年对父母幻想和丧失需要你来填补;他早年对父母压抑的仇恨,需要你来承担。
因此婚姻除了结亲,也是在结仇。
当你们彼此在满足的时候就是在结亲,看不到需求的时候就是在结仇。
然后你可以去温暖他。当一个人渐渐体验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被关注的,被宠爱的。当他开始体验到自己是值得被满足后,就开始学会了一致性表达需要,学会了自己是值得的,而不需要再用激烈的方式要了。
你也将会收获一个暖暖的太太或者先生。
当然满足也是有技巧的。无限制的满足,会让一个人更退化。有界限的适度满足,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的话题。
界限在哪和度在哪,就是个人化的问题了。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学心理学。因为双方都没有能力识别自己和对的需求方,他们都付出过惨重代价:
以分手、离婚等高高在上的手段索取,结果就是真的分开了。他们内心明明是想要,结果却是让对方感觉你是不爱了而真的分开了。
越走越远,换一个人再继续重复。
一个不良的方式,会导致一个人一生的悲剧。
一个深入的觉察和方式的改变,则会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轨迹,走向良性循环。
作者:丛非从,HUGO专栏作家,一个致力于让更多的人活出流氓的心理咨询师,著有《原来,懂比爱更重要》、《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等。微信公众号:丛非从(id:congnotc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