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口味淡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人生故事 > 半月谈 >
 
圣贤口味淡
2014-11-14 10:18:36 /故事大全

文/刘黎平

在中国古代,想做圣贤,其中有一项指标必须达标:口味淡。所谓淡泊明志,可以说是口味淡,欲求不高,心中的理想才会无障碍地成长,才会培养外圣内王的气质。

口味淡还不等于能吃苦,有些吃苦的人,是为了将来能吃香的喝辣的,这个不算圣贤,最多算励志者。圣贤和励志者不是一个层次,圣贤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吃淡,无论穷达。口味淡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喜爱“吃白饭”。

现象:圣贤和能人钟情“吃白饭”

记不起是在哪本杂志上看过的一则小故事,说有一个级别不低的干部,家中还有一个80岁的老娘,出身农村。这位干部工作很忙,应酬也多,但是,他老娘给他定下一条规矩,一条雷打不动的规矩:每天晚上必须到母亲身边,吃两碗大白米饭,什么菜都不能加,就这么无调料地吃下去,然后,做儿子的该干嘛就干嘛去。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笔者不能做判断,但这位老大娘的做法倒还是有依据的。第一个依据来自于曾国藩,且看曾国藩于同治十年(1871年)十月二十三日写给弟弟的家书:

“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养生六事勖儿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一曰习射有常时(射足以习威仪强筋骨,子弟宜学习),一曰黎明吃白饭不沾点菜。”

注意到没有?“黎明吃白饭不沾点菜”,一点菜都没有,连调料都没有,将一大碗白花花的米饭吃下去,强调的是“吃白饭”,没有重口味的一道早餐,曾哥说这个可以养生。

第二个依据是乾隆时期的书画大家郑燮,即郑板桥,且看郑板桥当县令期间写给弟弟的家书:

“来书言吾儿体质虚弱,读书不耐劳苦………则补救之法,唯有养生与力学进行,庶几身躯可保强健,学问可期长进也,养生之道有五:一、黎明即起,吃白粥一碗,不用粥菜;二、饭后散步,以千步为率;三、默坐有定时,每日于散学后静坐片刻;四、遇事勿恼怒;五、睡后勿思想。”

两封书信何其相似,严重怀疑曾哥抄袭了郑老前辈的文字,例如饭后走千步、遇事不生气、学会静坐、特别是每天早上不加菜吃一碗白饭,而且都是集中在早上吃,只不过曾哥把稀饭偷换成了干饭,这几个要素都是重叠的。

当然,这里开一个玩笑,曾哥分明是借鉴了郑老前辈的养生之道,而非抄袭,因为当年曾哥写家书的时候,不是用来发表的,根本没有想到后来成了畅销书。

总结这两个能人的修身之道,有一个惊人的相似点:主张“吃白饭”。当然,不是白吃饭,而是吃饭的时候不加菜,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吃得淡中淡 方能做圣贤

有句很励志的俗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既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