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的家庭读书会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人生故事 > 半月谈 >
 
牛津的家庭读书会
2014-11-14 10:42:51 /故事大全

文/柯玲

牛津是一个大学城,读书人多,并不奇怪。令我深感好奇的是,在牛津,很多人一直执着地保持着阅读纸质书的习惯。不少牛津人坚持认为,只有这种掂着有分量、翻着有声音、闻着有墨香、看着不伤眼、读着有营养的文字纸张集合体才称得上是“书”。在牛津的日子里,无论乘汽车还是坐火车,总能看到有人在读书。甚至有一次在基督教会学院门口的候车亭,我竟然看到整齐地排着一队的老老少少的读书人,他们似乎不是在等车,而是在等着进阅览室。

牛津街头的乞丐也读书。在这些乞丐中,既有定居一隅的蹲点者,也有混迹在街头巷尾的游走者。我经常看到有乞丐在专心读书。有一次,我经过那个每天与狗同榻而眠的乞丐面前时,他因埋头阅读而全然未觉。我瞄了一眼,书挺厚。我突然有点感动,悄悄抽出5英镑,放入他的“聚宝盆”后,匆匆离去。虽没听说过“读书人行乞不为乞”之类的话,但读书人之间易于亲近是真的。也许因为读书,这个乞丐面前常有一些牛津学子逗留,他们忽略了他衣服、被褥上的异味,和他开心地聊天,有时会带一些食物给他的狗狗。

最让我惊奇的是我的房东。某日她告诉我,晚上家里要来客人搞读书会活动,我以为自己听错了,便问道:“什么会?”“读书会。”我随即问了一连串的问题:“成立多久了啊?”“一来牛津就搞了,近10年了。”“是几个家庭组织起来让孩子们一起读书吗?”“不是,跟孩子们无关,是我和几个朋友,我们自己读书。”“你是组织者?”“当然。”“和教会有关吗?读者都是基督徒吗?”“无关。只要喜欢读书就可以参加,不一定是基督徒。”“今天读什么书?谁推荐的?”“《毒木圣经》,我选的。”“成员要缴费吗?”“No.”“你作为组织者有酬劳吗?”“No.”“有管理者?要汇报吗?”“No.”“你有活动记录吗?”“No.”

我的问题携带了过多的惯性思维:房东是全职家庭主妇,在我的印象中,家庭主妇无非是做一些打扫、烧煮、缝补之事。我确实曾看到她忙碌之余喜欢蜷缩在沙发一角阅读,也听她说过去图书馆,但我真没有想到她还是读书会的组织者并有些年头了。房东选书也颇有眼光,《毒木圣经》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芭芭拉•金索佛的一本具有世界性的畅销书,曾创造了热销两年半狂卖370万册、授权十余国的出版神话。震撼我的不只是因为一位家庭妇女组织了一个读书会,还因为这种读书活动既不是为了孩子,也不是信徒之间的读经,他们只为自己而读书。

每年二月差不多是牛津最寒冷的时候,那天外面特别冷,路上的积雪几天未融化。房东开了暖气,下午又早早地生起了壁炉,煤加得足足的,火烧得旺旺的。房东家里没有电视,孩子早早做好作业上楼上网去了。读者们如约而至。房东准备了温馨而简单的晚餐,一共来了两个男读者,一位女士因孩子生病未能参加。晚7∶30左右读书会开始了,房东给每人斟了点红酒。我这才注意到,平时有点不修边幅的房东,今天似乎特意修饰了一番,完全是谈吐优雅的知性打扮:戴起了平时很少戴的眼镜,头发由马尾改成披肩,甚至还戴上了首饰,在温和的灯光下偶尔闪烁一下,显得有点俏皮。几个人就这样围炉而坐,放松地倚着沙发,轻声交谈着,各人说着自己的感受,间或端起地毯上的酒杯呷上一小口。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有风吹过田野
下一篇:亲情斑马线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