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刊登的当天,科拉尔老人照例在他的擦鞋摊前为顾客擦皮鞋。休息的时候,他买了一张报纸。
当然,他看到了那份报纸刊登的两幅他的照片和那段文字报道。但是科拉尔老人看了这样的报道,心里却感到很不悦。他想,自己捐款纯粹是一种内心的意愿,与他生活是否艰辛无关。其实,在街头为顾客擦皮鞋,对于科拉尔来说,并不觉得艰苦,反而是一种幸福和乐趣。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朋友,咖啡馆的老板科尔先生是他的老主顾,每天科尔走到这里,都会光顾他的擦鞋摊。并且对他说:“每次您给我擦了皮鞋,我这一天才感到神清气爽。”科尔先生也请他品尝过咖啡,清香四溢,回味无穷。
超市员工玛丽小姐,每次和男朋友约会,都会绕路专程赶到这里请他擦皮鞋;清洁工特林先生,每天开着清洁车从他摊位前经过,总会停下车来,照顾他的生意,因为每天请他擦鞋之后,特林先生的心情都会好起来……
科拉尔心想,自己将擦鞋赚取的硬币捐出来,是因为图方便,没有到银行去兑换,根本没想过这样会让别人觉得自己过得贫穷。现在被维克拉这么一宣传,会让人误解他本人还是需要被救济的人,却还要省出钱来去帮助别人,如果那些灾民看见了这样的报道,他们可能会为自己得到的救助感到不安,这对他们也是一种伤害。
这天,科拉尔破例早早地收摊了,他推着小车的背影,好像有些沉重……
日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忽然有一天,记者维克拉接到法院的一张传票,说有一个叫科拉尔的人控告了他,叫他到法庭应诉。维克拉感到很疑惑,他不知道为什么科拉尔要控告他。
到了法庭,维克拉才明白,原来修鞋老人科拉尔先生因为看到他在报上刊登的两张捐款照片和那篇简短的文字报道,觉得与事实不符,要求维克拉赔礼道歉,并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影响。
听完控辩双方的陈述,法官史密斯先生严肃地指出:“科拉尔先生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街头擦鞋匠,但是,这是他的人生,他的生活。他将积攒下来的硬币捐出来,与他生活是否艰辛无关。记者维克拉在报道中,用煽情的语言和主观臆想,无端猜测科拉尔先生生活困顿,这是对捐款人的一种侮辱。慈善不是靠硬币支撑起来的,慈善靠的是人心中的美好和向善的力量,任何强加于捐款人本身的意愿,都是对慈善事业的一种轻蔑和亵渎。”
听了法官义正词严的话语,维克拉感到很震惊。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心情沉重地陈述道:“尊敬的法官先生,我用主观臆想和推测,报道了科拉尔先生捐款的动机和出发点,不仅给科拉尔先生本人造成了心理伤害,也是对慈善事业本身的亵渎,我愿意接受法庭对我的裁决。”(李良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