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兮
那年,初入北京,怀揣着一颗既紧张又激动的心,我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开始了我的求学之旅。
那年,初进大学,怀揣着一颗既兴奋又迷茫的心,我步入了这个陌生的校园,开始了我的寻梦之旅。
那年,初遇《品读》,怀揣着一颗既惊异又好奇的心,我打开了一番新天地,开始了我的品读之旅。
独身异乡,身边的人或物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陌生。这对于向来怕生的我来说,似乎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散发着“生人勿扰”的气息。于是怯于接触它们的我也就只能为此一个人苦恼,一个人迷茫,一个人在黑暗中叹息。对于未来,对于人生,甚至对于梦想,我都是从来不敢想象的。因为那深深的压迫感,已经到了让我窒息的程度。可以说那段时间的那个我完全沦陷到了黑暗的谷底,迷茫而没有方向。
然而,一个来自朋友的快递,成为了我人生的一个转折。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拆开快递,一本名叫《品读》的杂志赫然出现在我眼前时的触动与惊奇。别具一格的外观设计,“品读”之下“可读”“可品”“可藏”的宣传语,都使我对这本杂志的好奇心似火般炙热燃烧了起来。翻阅杂志,温馨的卷首语将一种温暖瞬间传达到了心中。紧接着的六大板块以不同视角、题材的文章,使我仿佛置身于百科文化的殿堂之中。
于是,我爱上了这本杂志,甚至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夹杂着寂寞与伤感的情绪,我一遍一遍地读着那些蕴含着深意的故事性文章。一篇名为《为了梦想,含泪活着》的文章,让我眼睛瞬间一亮。“梦想”、“活着”,这些字眼大大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梦想的力量真的有那么大吗?甚至到了能左右生命的地步?是的,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给了自己一个肯定的答复——梦想的力量可以惊人!
文章的题记这样写道:“在连续3年每年都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没错,正是这样一位身为父亲的中国人,他为了实现女儿的留学梦想,在非法滞留日本的情况下,毅然坚持打工;正是这样一位身为丈夫的中国人,他为了实现让妻子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在独身一人的情况下,不顾生活的艰辛顽强地打拼着;正是这样一位身为男人的中国人,他不仅勇敢地担起了家庭的责任,还在为自己曾经的梦想坚持着。8年的独自漂泊、逃亡,15年的天各一方,这样一个为梦想含泪活着的人,让我心生敬佩之情。反观自己,我在干些什么呢?我的梦想又在哪里?生活的浑浑噩噩真的就成为了不能改变的事实了吗?一夜的辗转反思,想到曾经拼搏的那个自己,想到曾经为梦坚持的那个自己,我决定开始新一轮的寻梦之旅。
为了找回最初的梦想,我开始投身到各种实践中来。由书本知识到实践操作,对于一直埋头读书十二载的我来说,其中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尽管挫折不断,我还是在努力坚持着。因为我相信就如《品读》中说的那样:“成长是一件丰饶的事,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我在成长,在找寻梦想,所以,我的前路注定要不一般。
同时,为了能克服自己怕生的心理,我开始参与各类活动。学生社团、学生会,只要我稍感觉有兴趣的,我都报名参加。也是因为这样,渐渐地,我从那个甚至都不太认识自己班的同学,一与人说话就脸红的羞涩新生变成了可以与见过一次的同学打招呼,与刚认识的同学侃侃而谈的开朗学生。
一晃三载。如今,我仍在这条求学、寻梦之旅上,只不过,相较曾经的那个我,现在的我多了前行不惧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很多人都曾问过我,为什么现在的我与之前那个我的反差会那么大?每当这时,我都会莞尔一笑,然后状似神秘地对他们悄声说:“因为我有一本‘宝典’。”看到他们的一脸的惊愕,我便会哈哈大笑地将随身携带的新一期的《品读》放到他们面前,然后指明这就是“宝典”。随着他们翻阅时表情的由惊变喜以及言语上的连连称赞,我便更加肯定了《品读》给我带来的正能量。
现在,我依然在为梦前行着,寻梦之旅上,感谢《品读》灯塔般的引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