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了,生活更有规律,睡觉更好,心情也舒畅多了。
今天洗澡,我把手表放在椅子上,开始泡了13分钟,觉得心怦怦地跳,坐在浴盆旁出汗约8分钟,又到水中浸泡5分钟,爬起来坐在浴盆边3分钟,又到水中仰躺2分钟,站起来冲了一下,擦干水,用了1分钟。不知怎么这么巧合,1、2、3、5、8、13,正是斐波纳奇数列的前几项。
又一想,我每天三餐饭,大致是早上的饱度为80%,中午为90%,晚上为70%,怎么用起比例来了?我是无意识的,大概人人如此,只是比例不同罢了。
我每天阅读文件、书报和接待同事朋友约8小时,吃饭散步和睡觉约10小时,看电视、写杂记、洗澡约6小时,巧吧?6、8、10,一天24小时,用的正是等差级数,只是不自觉且成习惯而已。
和老伴结合半个世纪了,在位时工作忙,早出晚归,对她观察不细,如今朝夕相处,我发现她颇有些魄力,说话斩钉截铁,似有威望。对我来说,好像她是变量,我是函数,她变我也得变。我有时想,家庭也应发扬民主才好,但又一想,没有集中也不行。
她与我是不等式,她总大于我。这使我反思,二十几年任主要领导,是不是对同事也不自觉地用了不等式?
人老话多,有时想提醒教育别人,发现他们的物理学都学得好,耳朵好像有滤波器的功能,选择性很强,显然对我的不等式不买账了。
生病吃药时,我打破砂锅问到底,常看说明书,连药的分子式、分子结构、半衰期都要认真看,有时还琢磨琢磨。人是自组织耗散系统,在获取信息后作出判断;吃药用的是负反馈原理,使身体恢复正常。是药都有副作用,以尽量少吃或不吃药为宜。这一段时间,我吃的药减少了30%,也节省了一些费用。
我家对数字很重视,孙子孙女多用2进制和10进制,老伴多用10进制和60进制,儿子们多用模糊概念,我爱用什么就用什么,反正没人跟我较真儿。
更有意思的是,我家秋天收获了一大堆柿子,老伴对我说,如果把680个柿子堆成顶尖只有一个的三角堆(即三棱锥体,每上一层比下层少一个),问我可以堆多少层?我知道三角垛堆级数的前几项求和公式,也熟悉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算了一会儿说,“可以堆15层”。老伴当过数学老师,知道堆垛问题,还会解一元三次方程,但没难倒我。
我的一个儿媳听了后说:“我爸曾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他请客用了65只碗,平均2人共用一个饭碗,3人共喝一碗汤,4人共吃一碗肉,问我有多少个人?”我想了一下说:“来了60个客人,你们说对吧?”家里的人大都有点儿数学知识,不到两分钟,个个点头称“是”!
接着,我问:“正弦三度(sin3°)等于多少?”没人回答。过了一会儿,我说:“应是0.0523吧,不信你们去查表或用泰勒级数展开计算。”众人“啊”了一声,说老爷子出这么个怪题目。
生活平淡,数字无味,但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一往情深;对后代的期望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吴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