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英国人太会在国际上搞国家形象了,国人想像中的英伦街头,多是彬彬有礼的绅士,落落大方的淑女,充斥破衣烂衫游民的伦敦只是狄更斯小说描绘的过去,阴湿晦暗的街头永远停留在柯南•道尔为福尔摩斯设置的故事背景中。
实际上,伦敦虽然无愧国际大都市的名头,城市环境井井有条,但频繁出现的乞丐(或者叫流浪者)和边缘人依然会让人感到某种强烈的反差。
街头“招惹”乞丐
有时候,你真的会觉得,“同是天涯沦落人,东方西方都一样”。在北京时,常会看到路边行乞的人面前放块纸板,上面写着“我真的很饿”之类的话。伦敦也是一样,简陋的纸板上通常就两句“I am hungry,I am homeless”(我饿,我无家可归),或者干脆“hungry,homeless”。
因为经常会在离家不远的一条街上看到一个消瘦的中年人,缩在墙角里,脚前支着这么块纸板,一次我便想趁其不备拍张照片记录一下,哪想老兄一下子冲上来愤怒地质问我“你要干什么?”吓得我赶紧逃遁,也再不相信他什么“很饿”之类的鬼话。
不过,招惹人家行乞是我错在前。总的来说,伦敦街头的乞丐们都还比较文明。他们穿得一般都不差,像“犀利哥”那种的实在是非常罕见,甚至还有穿得很整齐干净,与行走的上班族无异,只不过别人都在赶路,他们则偏安一处等待施舍。而且他们极少是具攻击性或者自残型的,就是安静地坐在那里,看芸芸众生熙来攘往。
我在最繁华的牛津街上遇到的最烦人的,就是两个外国来的女人,手里攥着一把人工做的红花,然后突然给你胸前别上一只,请你掏点买花钱,并振振有词地说这钱是用在儿童身上的——让人错以为丐帮转型做NGO(非政府组织)了。
有文乞,也有默乞
在北京久居的人知道,地铁里是乞讨者,特别是残疾乞讨者泛滥的地方,虽然地铁广播里一阵阵地号召乘客“自觉抵制乞讨卖艺行为”,但不知怎地地铁闸门总是为那几个乞讨卖艺的常客“自觉”打开。
伦敦的地铁几乎杜绝了乞讨者。我之前以为是杜绝了,但不久前见到了一位,不得不加上“几乎”两个字。那位仁兄上了车看上去与普通乘客无异,衣服稍显破旧,我开始以为是个经济状况不佳的自助“驴友”。后来他开腔了,用很温和的语调先自我歉疚了一番。
“先生女士们,对不起,我可能会让你们感到尴尬,或者让你们不舒服,但……”
接下来就讲了几句他需要些经济资助的话,然后便安静地站着一言不发了,有两个女士掏出了些零钱,他走过去接过来,谢过后站到了车门口,一会儿就下车了。一切仿佛地上落了雨点,不一会就干了,消失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