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形,也带动产业部门重新布局。这里,镇与城的距离,在20公里范围之内,中间地带便成为创业园、物流配送中心、研发中心及地区总部的驻扎地。这样,有区位优势的小镇(靠近高铁或高速公路)愈发受到成功人士垂青,以致成为富人区。富人区一般按人均收入来界定,排名前十的小镇大概可以入围。
这样的小镇看上去并无多大不同,林地和花园都与别处相似,只是镇外的公路上多了些豪华轿车和奢侈品的专卖店。有的还有红灯区,傍晚的时候,便有黑白应召女郎坐在橱窗里,向过往的轿车频频招手。此外,就是这些小镇有着单一居住定向,即极少有经济房及其他面向公众的设施,因而具有私密性和高端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袒护富人,因为这里的土地很快溢价,推升了房价和服务费用,连街头的一杯咖啡价钱也要高出三成,高昂的生活成本,让一些人望而却步。所以,面向普通民众的公共设施也不会放在这里。而一些成功人士反而需要这样的居住环境,这样就适当拉开了与周边的差距。
相比较,偏远的小镇要冷落一些,政府也在采取一些调节的办法。有些大型的仓储式超市或专卖店就设在边境地带,因地价等因素,商品价格低廉,瓶装的依云水,大块的牛肉、猪肉和冰冻海鲜,售价要低三四成,虽带有批发性质,但很有吸引力。汽油也采用阶梯价格,越是偏远的地方加油越便宜,以方便人和物向外移动。
这里,无论新老小镇,人口转移都较为有序,这也是小镇的活力所在。欧洲的老人没有同子女住在一起的习惯,到一定年龄,花园别墅便不适合老人居住,一般都选择迁入有养老服务的寓所,通过中介服务,新居民便流转进来。所以,小镇的住户,以上班族居多,多数有着较好的教育与职业背景,也就是所谓的“白领”。这些人基本上属于高纳税人群,所以对税收特别敏感,时常会关注有关税收的信息,保存好各种可以减税的单据。
这里,出行和上班都离不开小轿车,为降低汽车污染,政府也是用税收调节,规定每台车尾气排放量只要不超过规定的标准,即可减税,且排放量越小减税越多。这样,小镇的上班族大都选择小排量环保型的车,以兑现减税。所以,这里并不刻意拥有豪车,用车趋于小型和轻型。不仅如此,他们还在网上结对,寻找同一区域居住和上班的伙伴拼车,四五个人每天将车开到最近处汇合(小镇有免费泊车点),共乘一辆车上班,轮流坐庄。既节省油费,也可缓解高峰期拥堵,减少尾气污染。小镇虽离城较远,但购买力并不受影响。他们的采购行动,多集中在打折季和圣诞节,每年家电等大宗商品的打折促销时节,是他们乐意花钱的时候,他们会驾车四处逛游,采购那些计划中需要的物品。
小镇的生活平静而优雅,这里结合了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的多种生活元素,老的城乡二元结构已在这里无形化解,而人居质量又在与主流社会对接。由此看来,这或许会开启一个欧洲及人类的新“庄园时代”。
2013年夏于比利时德平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