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的时代,照相似乎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是,有个缺点,拍得太多,一张也记不住,多半存在电脑里,时间长了,忘了,想起看时,却找不到了。
可是我看到有些人对待照片的方式却完全不一样。某次,看到时尚界的名人晓雪贴出了自己10年前和10年后在巴黎看秀的照片,照片照于巴黎塞纳河的同一座桥边,背景一模一样,人也是一个人,连拍摄照片的人都没有变。而她,却由30岁变成了40岁,经历了人生的很多酸甜苦辣。她提到这10年的变化时回忆,她是30岁才改的行,一切从头开始,唯一不变的是,她喜欢去巴黎看时装秀。10年前去看时,她背着双肩包,没有门票,只能流连在门外,看有没有脸熟的人会带她进去,进去后她也只能站在最后一排,踮起脚尖看。她常常赶地铁,然后跑很远的路来到看秀的地方,巴黎的冬天很冷,秀场很热,一冷一热,她常常感冒发烧,只能在四川人开的面馆里吃一碗热腾腾的榨菜肉丝面逼出一头的汗,让自己能支撑看完第二天的秀……10年过去,她的座位慢慢从最后一排往前挪,现在已挪到了第一排,可以很舒适地看秀,有了很多助理,成了秀场主角。说实话,知道她的这一段经历,再看照片,真的很有感慨。10年,她变了,不是变老,而是变得成熟、干练,风景依旧,人更有韵致,照片上的她已剪了短发,笑容有了更多的内容。她说,她每年会去吃一碗四川大婶的面,同那位四川大婶已成了朋友。人,的确需要见证的。你的时间是怎么度过的?10年,有些人只是变老,有些人却在成长。
另一个关于照片的小事是,南美洲一家七口人,每一年的同一天,会各自拍一张大头照片,30年过去,曾经的红颜夫妻,变成叟媪,单纯可爱的婴孩变成了心事重重的中年人……人的细微变化,一年两年五年,其实自己感觉不出来,但看大头照,会看得让人惊心,眼神嘴角眉目,细微的变化一一展露,即使是笑,也有变化,这变化只有自己看得出来,如果每年拍一张这样的大头照,对自己来说,的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曾经在父亲的相册里看到了他在部队时留下的大头照,一年一张,他曾是那么英俊的小伙子,额头那么光洁,眼神那么单纯。这很像一个故事:有人曾捡到一本丢失的相册,里面是一套主人公的照片,62年,每年一张,坐着或站着,主人公的表情前后变化非常大,中间穿插了他的人生故事,那些故事的总标题叫《一站一坐一生》。
龙应台《目送》里有她拍的一张照片,很多人印象很深:母亲晚年时,她每次陪母亲出去,一定是带相机的。有一次,经过一个站台,母亲坐在站台的座位上,她端起相机,母亲那时的笑容已宛如一个中学生,露出整整齐齐的白衬衣领子,她在镜头的这头泪湿了双眼。那时,母亲已老年痴呆,完全认不出她了。
我还听说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女人,她有个习惯,每年会拍下自己的手,筋脉、色泽、光度,她说人的手是第二张脸,比脸更隐蔽,从手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情绪、欲望,看到人生,看到无奈,甚至愤怒,还有些别的什么……我某些时候会静静地看自己的手,真的是这样,它一直陪着我在做些什么?
我有一友人,也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每年会选自己和家人的12张照片,精心设计一本台历,一年过去,这本台历就封存起来做纪念,记入家庭档案,现已存了10本。这里有照片,有年轮,有时光印痕,有岁月更迭。家里来客人时,拿出来翻翻,讲讲故事,真的是一件很温情和感人的事。她给台历取了一个很动听的名字:岁时记。
如果有那么一些不一样的方式去拍照,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留下有念想的影像,这何尝不是一种动人的人生记录方式呢?比起快餐数码,它温情得多,也生动得多。(沫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