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摊摊主刘老太太名叫刘桂芬,她曾有个儿子叫章文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上班。后来章文成向银行贷款建了一个小煤场。煤场前两年的效益不错,第三年他想扩大生产,筹借到了45万元钱,全部投到了煤场的经营上。哪想到,这一年煤炭生意难做,而雪上加霜的是那些卖出去的煤无法收回货款,三角债很快就拖垮了煤场。
章文成经受不了生意失败的打击,从自家楼上跳了下来,当场身亡。刘桂芬从乡下赶到城里儿子家,抱着儿子的骨灰盒,哭得几乎昏了过去。
刘桂芬有点文化,章文成出生没多久丈夫就去世了,此后母子相依为命。而如今,这一切都没有了。
刘桂芬到儿子家的第二天傍晚,有人来敲门,门外是一个陌生男人。刘桂芬问他是谁?那人说自己是讨债的。接着,那人拿出了当时签的借款合同,整整10万元。刘桂芬哪能想到儿子会借这么多钱,一时有些不知所措。等平静下来,她说:“这事我不太清楚,你还是等我儿媳回来再说吧。”那人听了这话,冷笑道:“您儿媳妇已经带着孩子跑了……”
伤心过度的刘桂芬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可是面对儿子欠下的债务,她没有做一丝一毫的抵赖,她答应过几天先还一部分,债主才拿着欠条离去了。
之后,6个债主陆续出现,刘桂芬都是一句话,我会替儿子还钱。我这个做母亲的以人格担保,欠下的钱一定要还。
几天后,债主们相约一起来到章家。这些人来时,心里大多没抱什么希望。一个60来岁的乡下老太太,再大的能耐,又能怎么样?说还钱,她拿什么还?
等债主们坐下,刘桂芬拿出一个纸包,打开,里面是6个信封,刘桂芬开口了,她说:“这里是15万元钱,是我卖了儿子房子的钱。”一位债主不由地轻轻“啊”了一声。刘桂芬继续说,“我把这些钱分成了6份,给你们每个人1份,这算我还你们的第一笔钱。其他的钱,我以后会慢慢偿还,希望你们能给我些时间。”
老人的这番话让几个人都呆住了。刘桂芬看大家都不动,又说:“你们尽管拿着这些钱吧。我儿子活着的时候,是你们这些朋友帮了他,现在他死了,我想你们还拿他当你们的好朋友。只要我这个当妈的在,他欠你们的账就一定不会瞎。”
一位债主有些过意不去,讪讪地说:“大娘,其实我们也不是逼您……”老人摆手打断他的话,“没关系,这钱一定要还。我活这么大岁数,当然知道‘欠债还钱’的道理,我只求你们多给我一点时间。”
债主们拿着钱离开了,刘桂芬也收拾自己的东西当夜回到了乡下。在汽车上,她自己也感到茫然。她已经60岁,这样的年纪是该安享天伦之乐的。可几乎一夜之间,一切都变成了另一个样子,她的眼泪再次流了下来。
回到乡下,刘桂芬决定先卖掉自己的房子——在回来的路上她就想好了,去城里打工赚钱!偏僻山村的房子不值钱,只卖了8000元钱,刘桂芬用这些钱当路费,离开了那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来到大连。她离开家之前,一个亲戚给了她一个地址,说是有个表弟在城里上班,她可以去找他,老人拿着这个地址一路找去。
那个年轻人看到一个老太太来城市打工,觉得很奇怪,就问刘桂芬想干什么活儿。老人想了想,说,什么赚钱就干什么。一听这话,年轻人更奇怪了,问她为什么想多赚钱?刘桂芬就把儿子欠债的事说了出来。最后,她说:“我得赶快赚钱,要不,我死了,还怎么还人家的钱呢?”老人的话让年轻人肃然起敬。第二天,他就通过朋友帮老人找工作,找来找去,他觉得到医院当护工最合适。
医院的护工有白天和夜班的,刘桂芬选了夜班的护工,一方面可以住在医院里,另一方面白天她有自己的时间,可以再多做点什么。夜班护工很辛苦,遇到重症病人几乎整夜都睡不安稳,病人的家属觉得刘桂芬的年纪太大,不忍心,可刘桂芬却向他们保证,自己一定能做好。于是,刘桂芬就这样留在了医院里。
白天刘桂芬到处捡拾垃圾,报纸、塑料瓶,然后整理好,带到附近的收购站卖掉。她把钱都攒起来,第一个月结束的时候,连她当护工的工资,共攒了1800元钱,她留下了150元钱当自己的生活费,其他的钱平均分成6份寄了出去。同时,刘桂芬还给每个债主写了一封信,告诉债主们自己打工的医院。在信里,她再次保证,儿子欠下的债,她是一定会还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