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乃蔺相如而已(2)

 
蔺相如乃蔺相如而已(2)
2014-11-14 11:13:18 /故事大全

清人邵宝在《史记评林》中有一段话点评到完璧归赵事件:“赵王知相如之必能完璧乎?曰:不知。相如能知秦之必归璧乎?曰:不知也。然则何以使之?曰:相如以死殉,赵王以意气任相如。璧完而相如归,赵重矣;璧不返相如死之,赵亦重矣。国势之重轻,于是系焉。”我不同意这样的价值判断,实际上当赵王做出了奉璧出使的选择时,就已经没有了国家尊严。事实告诉我们,璧归与不归,与国之轻重没有任何干系,只对蔺相如个人的命运发生意义。但其中有两点邵宝说得很正确:一是蔺相如也不知道和氏璧能否完归。他在赵王面前信誓旦旦的保证只是在争取一次人生的冒险机会而已,尽管这次机会风险极大,自己的身家性命十之八九要留在秦国,但不去冒险,自己只能久居人下。永无出头之日大概是胆识与谋略皆备的蔺相如无法忍受的,因此,他宁愿拿性命豪赌一把。于是,当国势不强、群臣无谋、求使者不得的窘境让赵惠文王焦急万分、六神无主之后,蔺相如用简洁有力、条理清晰、信誓旦旦的言辞给自己争取到了一次历史事件的发生。这样,我就能理解蔺相如为什么会说出“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这种话。二是赵王在六神无主的情况下“意气任相如”,在整个事件过程中,赵惠文王有一件事情没有想明白,如果最初担心因璧惹事会遭到强秦的武力打击,那么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岂不是更让秦国恼羞成怒?在蔺氏说出“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这样毫无保障的豪言壮语时,赵惠文王就应该清醒地知道蔺相如的出使是在玩火。可惜赵惠文王失了方寸,没了判断,凭头脑发热派遣出了一个人生冒险者。

由于弱国心态特别是蔺相如的出现,秦王的无理要求最终演变为一段流传千年的智勇故事。实际上,“完璧归赵”事件只有两个开始,一是开启了赵国走向灭亡的历史脚步,一是一个人的命运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如此,关于“负荆请罪”事件,恕我用心思度他。蔺相如在整个事件中的行为,怎么看都隐约有一个要掌控他人于股掌之上的设计线路图。文人用谋略对付武将,在中国有历史传统,以曲计对付直肠子,历史上也常被人当作佳话称颂,其实许多情况下那些心计实属恐怖手段,把别人玩于自己股掌间很好玩吗?让别人言听计从于自己很有成就感?仔细去辨就会发现,虽非全部,但历史中确有许多行曲计的人在曲计的核心位置只为一个自己,这样靠不住的人可以举出一串来。不幸的是蔺相如正应了这样的特征。从舍人爬上大夫的高位,蔺氏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功高盖主的廉颇是最大的麻烦,而让这样一个耿直、粗鲁又直肠子的武夫不给自己添乱,只能用弱者姿态和最崇高的道义制服他,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蔺相如在“负荆请罪”中的表演。“名重泰山”,这样的史上论断和后世推崇很多,你只能当成一个个笑话。

蔺相如对人生机会的创造,相信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在我看来,名重泰山之人,首先是道德的选择而非个人成功与否的机会选择。蔺相如有胆识,有谋略,智能兼备,实现了个人理想,但也仅此而已,不是什么值得我们一定效仿的伟大人物。

发现这一问题已经十年之久,在十年间我带过四届学生,每一届我都静静地等待学生的阅读发现,今年,终于等到一个叫章薇威的学生出现,她在课堂上直接对蔺相如形象提出了质疑。我觉得,这就是做一名语文教师快乐的地方。(张蛰)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蔺相如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路口的男孩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