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安妮

现在的位置: 故事大全首页 > 人生故事 > 半月谈 >
 
永远的安妮
2014-11-14 10:30:29 /故事大全

文/徐鲁

美丽的荷兰不仅有巨大的风车、漂亮的木鞋、绿色的牧场、成群的奶牛,还有苦命的文森特•凡高和同样苦命的伦勃朗。而少女安妮•弗兰克,更是一个令许多人都熟悉和敬仰的、代表着勇敢坚强和热爱生命的名字。

德国法西斯占领荷兰时期,安妮一家在一间地下室里度过了一段可怕的隐匿生活。如今,在这个密室之上,已建成了一个国际青少年中心,供世界上所有孩子前来参观和聚会,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学校,也已命名为“安妮学校”,作为对这位勇敢的少女的纪念。她当年在密室里写作用的那个有着红格子封面的日记本,也陈列在她的故居博物馆顶楼的一个大玻璃柜里。人们说,这个没有任何豪言壮语的英雄故事,将比这个时代的一切声音更为响亮!

年6月12日,安妮•弗兰克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犹太家庭。当她还只有4岁的时候,因为希特勒颁布了种族法案,安妮一家被迫迁居到了荷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荷兰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安妮和她的爸爸妈妈、姊妹以及其他人一共八个,在荷兰首府阿姆斯特丹一座楼上的“密室”里,过了两年多与世隔绝的隐匿生活。

这两年正值安妮13岁到15岁的年龄,是她作为一个女孩子的身心变化时期。在那门窗紧闭、足不出室、时时有被搜捕危险的日子里,安妮这个勇敢的孩子,以顽强的意志,就像看不见阳光的岩石缝里的小草一样,顽强地生长着。

她把自己每天的日记,当成了在“密室”里互相交谈的一位贴心的朋友。她在日记里记下了自己所度过的每一天的过程,特别写下了那些特殊和艰难的挣扎。在震得楼房也颤抖的炮火中,她始终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充满着对生活的信心。她真挚希望自己在战争结束后,能成为一个作家或新闻记者 ……

为了使自己的日记更像一本书,安妮还为这本红格子花布封面的日记本画上了封面,标明了页码和目录。在那几乎不能动弹的密室里,他们一家白天里必须静悄悄地不弄出一点声响,只有在晚上,楼房里没有人的时候,才能轻轻走动一下。小安妮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毅地写道:“我才14岁,经验很少,还不能写出有哲理性的作品。但是,不,我必须写下去,鼓起勇气吧,我会成功的,因为我已经决定写作!”

她的日记从1942年6月写到了1944年8月。可是,灾难终于降临了。德国鬼子根据奸细告密,袭击了“密室”,安妮一家被抓进了集中营。她的日记,也被当成了无用的废纸抛在了地上。不过,幸好当时有几个荷兰人从乱纸堆里发现了它,收藏了起来。

年1月至3月间,安妮的妈妈和姐姐在集中营先后去世了。在地狱般的集中营里,小小的安妮常常独自站在门口,望着集中营里的一条小路。那儿有一群赤身露体的吉卜赛少女,被赶往火葬场。安妮看见她们走过,难受极了。她的身体也变得十分瘦弱,一双眼睛总是望着铁丝网外面的蓝色的天空。不久,仅仅15岁的安妮病逝了。在她死后又过了三个星期,法西斯德国完蛋了,战争结束了。安妮死后,她幸免于难的爸爸从荷兰人手中得到了安妮留下的那本日记。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他把女儿的日记抄录了出来,给朋友们传看。后来又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把安妮的日记以《密室》为书名,公开出版了。

50多年过去了,安妮的日记已经被译成了50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过。有两位戏剧家还根据安妮的日记改编了一个剧本,每次上演时,都感动着千千万万观众的心。有人这么报道过:“当演出达到高潮和结束时,德国鬼子狂敲密室的门声响起时,剧场中发出一阵压抑的啜泣声。大幕落下了好几分钟,观众仍然寂静无声,没有鼓掌…………”

安妮在日记里写过:“我要活下去,就是死了也要活下去!”她热爱生命,对未来总是充满信念的精神,赢得了全世界读者的怀念与敬仰!

年,德国作家欧恩斯特•斯纳倍尔先生放下自己手中的创作计划,含着极大的悲痛先后采访了40多位当事者,写出了《安妮•弗兰克:勇敢的形象》。书中写道:“她的声音保存下来了!几百万人的声音都被压制下去了,而这个低低的声音,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的悄悄话……它比杀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时代的一切声音更响亮。”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2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