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 年冬天到2003 年9 月,这一年刘岩虽然没有败给对手,但因为恶性竞争也赔掉了一百多万,她每天都在盘算着,怎样才能结束这种被动的局面。
每天早晨起来,不管身体有多累心里有多着急,刘岩都会站在镜子前,对着镜子笑一笑。“面对自己微笑,会让自己的心情开阔起来。”刘岩以这样的方式鼓励自己。此时的她清醒地意识到,如果继续这样恶性竞争下去,最后只有两败俱伤。
2004 年9 月,刘岩对竞争对手的进货渠道,进行了一番调查。然后,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并大胆地给超市作出承诺:“我的价格永远比别人低!”
事实上,当时他们几家水果商是卖得越多赔得越多,刘岩到底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呢?
福建平和县是我国蜜柚的主产区之一,姚海龙是当地的蜜柚种植大户。2004 年9月的一天,姚海龙到大连去推销蜜柚,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刘岩。那天晚上,刘岩和姚海龙在酒店里谈了十多分钟,第二天她就往对方账户上打去50 万元,要他在7 天之内,收购200 吨蜜柚,包装好运到长春。
当时,沃尔玛超市正在搞蜜柚促销。长春水果经销商以低于市场批发价,赔钱给超市供货,目的是为了击垮刘岩。但没想到,刘岩报的蜜柚价格,比他们赔钱报的价格还低。
之前,刘岩和当地的很多水果供应商一样,都是从批发市场进货,其中一部分利润被批发商赚去了。而这次卖蜜柚,刘岩直接从果农手里进货,省去了中间环节,不仅没赔钱,还赚了20 多万,她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正是这200 吨的蜜柚,成为了结束这场恶性竞争的武器。
很多水果蔬菜经销商认为产地路途远、与农民打交道麻烦,再加上销售渠道有限,采购多了怕卖不出去,都习惯从批发市场直接进货,减少麻烦。而从这件麻烦事中,刘岩却看到了商机,找到了发展方向,她认为只有先一步走到原产地,才能让自己更有竞争力,扩大销售量。
2003 年年底开始,除了开辟销售渠道外,刘岩把更多的精力都用到了采购,用到了与农民打交道上。
2004 年初,刘岩来到福建平和县开发蜜柚种植基地,与当地农民签了长期的包销订单。每年种蜜柚需要的化肥、农药等开支由刘岩垫付;蜜柚熟了,再由姚海龙组织经纪人负责收购。
这种建立基地的合作方式,在日后被刘岩复制到橘子、香梨、脐橙、苹果等全国22个水果产地。
刘岩每年还投资100 多万元,帮助农民进行水果蔬菜标准化种植培训。另外,当农民遇到卖果难的时候,她还主动帮助农民找销路。到2012 年,全国共有10 万多户农民,心甘情愿地与她合作。
2012 年10 月的一天,一辆带着荷枪实弹保安人员的运钞车出现在河南,专门为刘岩在田间地头收购苹果提供服务。“果农不会接受支票,他们卖完水果就希望拿到现金。”这一天,刘岩带了200 万现金,她要在崖子镇收购一种果皮粗糙、别的商家都不愿意收购的尾期果。
这个消息通过河南钟家村的大喇叭,很快就传播了出去,周边几个乡镇的果农也马上行动,就怕错过这个好机会。别人都不愿意要认为不值钱的尾期果,刘岩为什么会当成宝贝呢?
对此,刘岩解释说:“尾期果只是表面没有光度,卖相差一点。虽然它的外表粗糙,但成熟时间长,比早期采摘的苹果甜。”于是,刘岩把这个特点变为商机,用尾期果在超市搞促销。“消费者一看正常卖到4 元多钱的苹果,突然间卖3.18 元一斤,消费者的购买力自然就增长了。消费者吃完还觉得味道好,物美价廉,商家也就高兴了。所以,我们就开始大量收购尾期果了。”
这样,被人们当成残次品的尾期果,每年在刘岩手里都能卖出去1000 多吨,增收500 多万。
有了从产地源头的水果作保障,刘岩把进货成本降到了最低,吸引了国内很多超市主动与她合作,她迅速在全国28 个城市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成为全国600 多家大型超市的水果蔬菜供货商。而过去的竞争对手,如今很多也成了刘岩的合作伙伴。
从一平方米的水果摊起家,到如今员工1500 多人,年销售额6.9 亿元的企业,二十多年的创业经历让刘岩最自豪的不是自己赚了多少钱,而是有员工在她的企业退休了。“我一个卖水果蔬菜的,没想到也能有员工从我这里退休。记得当时我父母退休那阵儿,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那得是多大的一个企业啊。这是一种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还要继续干,好好干,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员工,从我这儿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