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任务最初会送两男两女共4名宇航员去火星,他们肩负着“10年之内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的使命。地球人抵达火星后将不再被接回地球,只能在那里度过余生。2013年,“火星一号”宣布公开征集前往火星的地球人。征集公告发布后,全球有200586人报名。2014年5月,“火星一号”宣布从这20多万份申请中筛选出705名候选人(418名男性和287名女性)。接下来,候选人将接受挑选委员会的面试盛况,展示其知识、才智、适应能力和个人品行等。目前,“火星一号”正在和媒体洽谈,准备现场直播面试盛况,让这705位候选人和广大观众分享他们的故事。
根据“火星一号”计划,这705名候选人未来几年将参加移民火星的各项培训,并在多轮筛选中最后决出20~40名候选人,分期分批出发,代表人类定居火星,其中首批两男两女宇航员将在2023年4月踏上征程。
“火星一号”为了保证这一计划万无一失,预计在2016年向火星发射一颗通信卫星和一套补给系统。到2018年运送一辆火星车登陆火星表面,探索拥有相对较佳居住条件的理想位置,并在接下来的7年内,在火星表面探索居住场所,装载相关补给系统,并建立火星居住基地。
虽然大众觉得“火星一号”的“单程票”殖民计划有些疯狂,但该计划得到一些科学家(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航天员、工程师的支持,在大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名来自旧金山的女士,希望自己是第一个死在火星上的人。一位丈夫得知妻子执意要成为“火星一号”候选人后发表支持感言:“爱她就让她去火星吧。”
火星探索之旅并不孤独,俄罗斯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测计划:按照他们的安排,2035年前将进行载人火星探测。
美国航空航天局有自己周密的探索火星路线图:2013年到2020年间,发射能将火星物质样本带回地球的探测器,最终在2031年2月派宇航员远征火星,但这次是双程票。
“火星一号”的巨大挑战
目前,“火星一号”存在很多巨大的挑战。
1.不知在何处的巨额资金。根据“火星一号”计划,初始补给可能需要发射6次宇宙飞船来完成,但麻省理工学院认为至少需要15次才能完成初次补给任务。仅这一项运输花费,与宇航员的运送费用合计就高达45亿美元,而开支必将随着其他成员和补给的增加而飙升,少则几百亿,多则上千亿。但目前巨额经费还没有着落。
2.火星上怎么维持补给。2014年10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发明了一个居住地分析工具来评估“火星一号”任务的可实现程度。
工程师们用系统论方法分析“火星一号”任务,评估了该任务的众多基本面,比如居住条件、生命支撑系统、备用件需求以及运输能力,还深入考察了每项成本对整体系统工程的贡献度。模拟结果表明,依据现有技术,要想在火星上生存并不乐观。
基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典型工作日程、活动水平和新陈代谢率,研究人员模拟出火星移民一天需要消耗约1.27千焦热量,而种植农作物需要大约200平方米的土壤,但“火星一号”计划只估计出了50平方米。按照该项目的计划,如果农作物在移民居住点种植,会产生不安全的氧气,含量超过防火安全临界值,这就要求持续生产氮气来降低氧气含量。时间一长,会导致氮气罐消耗殆尽,让居民点因自然泄漏面临缺乏气体补偿的处境,最终导致第一批居民在68天内窒息而死。可能的解决方案,应该发展至少两种技术,一种是能消除多余氧气的技术,另一种是隔绝出单独温室种植谷物的技术。令人惊讶的是,最廉价的选择,竟是从地球家园运输所有的食物。
研究组还进行了一个针对备用器件供应的综合分析,在火星上想要某个备用件时,地球要每26个月发射一次,然后再等上180天的飞行才能拿到。如果能在当地制造备用件会省很多事,3D打印技术可以让移民在火星上制造备用件。但这个技术目前发展得还不够高级,还不能重复制作尺寸精确且拥有足够功能的太空备用件。
3.生命支持技术的问题。遥远艰险的长途飞行对宇航员生理和心理的影响,空间环境包括火星环境如辐射、大气、微引力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等等。
由此可见,该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评估及花费评估得出的结果很不乐观,该计划看起来真令人有些气馁。
“火星一号”计划试图跨国界、跨政府撬动市场资金购买已有的空间技术(能否买到还不一定),攒出一趟单程车票的火星之旅,这是娱乐?还是商业炒作?或者根本就是骗局?还是确实能够如期成行,现在不得而知。但它确实吸引了世人的眼球,唤起人们探索宇宙空间的热情,激发人们的科学兴趣,而且私人机构的参与提升了公众的太空意识,或许由此可以创造或设计一些新技术,帮助未来的团队成功登陆火星。因此,无论“火星一号”计划能否成功,人类从该创举中都将获得意义重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