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作家一辈子 就写了一本书(2)

 
有些作家一辈子 就写了一本书(2)
2015-06-11 09:18:36 /故事大全

《飘》令米切尔一夜成名,但是她所钟爱的宁静生活也就此被打破。她在回复读者信件和应对版权官司中疲惫不堪,因此,宣称在有生之年不再写任何东西。1949年,米切尔死于一场车祸。1995年,米切尔的儿子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了她在15岁时写的一份手稿,描写了发生在南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爱情故事。次年,中篇小说《失去的莱松岛》得以发表。

写出了在后工业文明加速中美国青少年存在的思想困境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1951年)

尽管也写了几个短篇故事,比如《弗兰妮与卓埃》,但《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出版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塞林格凭借《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举成名后,却过起了隐居生活,他在乡间买下90多英亩的土地,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小屋,做了一名地道的“隐士”。虽然他并没有放弃写作,但他极少再公开发表作品。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故事情节的时间跨度很小,仅仅框定在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被学校开除后,到纽约游荡的3天之内。在意识流式天马行空的叙述中,塞林格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充分探索了一个少年的内心世界。霍尔顿的理想是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让孩子们可以肆意狂奔,而他则负责守护孩子的安全,防止他们跌落悬崖。但在现实世界中,满眼的虚情假意却让霍尔顿郁闷、愤怒,试图逃离都市,去寻求纯朴的生活。在他的迷茫和焦虑中,有着青春期男生普遍的躁动,但最核心的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关系、道德的堕落给青少年的内心所蒙上的阴霾。小说的写作背景是“二战”后,在后工业文明的加速进程中,人们精神的空虚和人际关系的疏离日益彰显。小说在出版后,学生们争相阅读,认为塞林格写出了当时美国青少年普遍存在的思想困境。而茫然无目的地反抗周边环境的霍尔顿,也成为年轻的读者们心中的英雄,当时,模仿霍尔顿的言行和穿着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随着《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风靡,书中口语化的“粗俗”用词和消极的主题也招致了猛烈的批评之声,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禁止学生阅读此书。塞林格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孤僻,他选择像霍尔顿一样避开闹市,淡出公众视野。隐居后,他对东方哲学和禅宗越来越感兴趣,其后期作品也显示出了这一倾向。他拒绝接受采访,也拒绝将作品出版,排斥一切抛头露面的机会。1965年在《纽约客》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哈普沃兹16,1924》,是公众所能读到的他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原本塞林格已经授权某出版社准备出书,但他在最后一刻把新书撤回了。

一匹黑马的“自传”推动了动物保护法案安娜·塞维尔,

《黑骏马》(1877年)

英国作家塞维尔从14岁起就落下了残疾,必须依靠拐杖才能走路。为了更好地活动,她经常乘坐矮种马拉的马车出行,从此便跟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生命中的最后7年,塞维尔身患重病,已经无法下床。但正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她把这部有关马的小说一字一句地写在小纸条上,再由她母亲誊抄,就这样完成了她生命中唯一的一部文学作品。

《黑骏马》最终在她去世前5个月出版,立即引起轰动,这让塞维尔得以亲眼见到自己的成功。如今,《黑骏马》已是19世纪儿童文学的畅销经典。《黑骏马》写的是一匹漂亮黑马的“自传”。黑骏马从小生活在贵族人家,聪明、诚实、性格温顺,受过良好的训练,主人也十分和蔼。小时候,妈妈就告诉它,马一生命运的好坏全得靠运气—遇上好的主人就是它的福气,遇上虐待自己的主人就只好自认倒霉。后来,家中横生变故,黑骏马被辗转卖掉,碰到过拿马撒气的醉汉、动不动拿鞭子抽它的马车车夫,尝尽了人间冷暖。最后,它终于找到了一个善待自己的家,得以安度晚年。作品不仅描写了马的内心世界,而且从马的视角出发,对人类社会冷眼旁观。由于使用了第一人称,读者更容易代入黑骏马的身份,用同理心去体会人类对马的虐待。

尽管出版后,这部作品被归类为儿童文学,但塞维尔说,其读者对象并非儿童,而是与马相处的成年人。她说:“正是出于对人类虐待动物这一行为的强烈不满,我才创作了《黑骏马》,目的是激发人们的善意和同情心,让人们用一种理解的方式来对待马匹。”而读者的反馈或许超出了她最初的期望。《黑骏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它不仅使当时还处于维多利亚时期的英格兰取消了缰绳的使用,还推动了多个国家《反虐待动物法》等相关法律的制定。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下一篇:爱一点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Foton Auman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Foton 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