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孩子有自己的储蓄罐,里面的零花钱是他们靠做家务活、替父母擦车、为邻居家的花园剪草等劳动挣来的。我儿子8岁时就开始洗全家的碗盘,他知道零花钱不是白给的,要靠自己挣。他15岁那年,我们家买了一块土地建造新房,建筑公司的整个建造过程他都目睹甚至参与了,看图纸、选材料,很长见识。当他在大学放假去建筑工地打工时他已然得心应手。
德国小学教学还包括集体郊游、野外宿营、大自然探险、足球比赛等活动。经历了好动童年期所神往的各种户外野趣,他们锻炼得更加独立、坚强。我儿子10岁时独自乘飞机往返中国,我们没有办托管业务,只是将他托付给在机场偶然认识的一名中国留学生。儿子丝毫不胆怯,不但与那名留学生混成了哥们儿,还要求空姐带着他参观了整个飞机及驾驶舱,一路开心不已。
体育是小学生很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们除了需要学习书包外,还必须备有体育包,并且他们要独立整理好运动服和运动鞋。孩子们还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加入当地的各种民间体育协会,参加训练和体育赛事。他们会将这些体育爱好坚持一生。
度过了4年轻松快乐的小学时光,孩子们已积累了一定的体能和眼界,进入中学后,开始在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探索。在每周一次的工艺课上,他们学会了制作较复杂的杯子、陶盆及各种造型的艺术品。所以,他们挣零花钱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比如,给低年级学生做家教,照看邻家小孩,这些工作我儿子和他的同学都做过。
德国教育还有两点特别之处:从小学到大学,没有班干部,每个班级只有一个学生代言人,其职责是将同学们的意见向老师或校方提交。学生代言人由学生选举产生,老师或校方从不参与。从小学到大学,考试成绩属于个人隐私,老师不得公开成绩、不许排名,更不能以考试成绩将学生分出优劣等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是德国教育的重要责任。所以,孩子们能够互相尊重,多具有不攀比、不巴结、不嫉妒、不歧视、真实坦诚的优秀品质。
在严格的大学中百炼成钢
迈进以“宽进严出”著称的德国大学,艰难辛苦的治学之路才刚刚开始。没有辅导员,从联系学校、选择专业、报到注册、寻找住房,到选择课程、复习考试,再到半年工作实习,各种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验课题,全靠学生们自行安排筹划。
德国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这些自我管理的能力,而这些是刚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所欠缺的。一个中国留学生朋友告诉我,小组上实验课时,德国同学思路清晰、操作有序,而她基本是茫然地看着,等着抄实验结果。但她能拼考试。
德国教授极其严谨,要是考试成绩不及格,他们绝不会手下留情。越是精英大学,要求越严格;越是理工科专业,越重视创新。在一路不断地淘汰中,闯过一门门严格的考试,最终拿到学位证书的毕业生,才能以真才实学走进“德国制造”的工程师队伍。他们认真、严谨,以制造出质量过硬的大到重型工程机械、小到生活厨房用具为己任。回到家里后,他们也乐于亲自动手美化生活。
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在回答中国网民有关德国教育的问题时说:“德国的教育宗旨是,使学生成为能独立思考的、有创新能力的人。”德国的工程师就是这样炼成的!